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法律

让胶农重拾割胶刀——期货市场助力胶林稳产增收

要闻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5-05-10 06:01:14

  天然橡胶是重要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国防、工业等领域。我国以海南、云南、广东为重点,划定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1800万亩。这些橡胶林的供给稳定,对于保障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低迷,胶林弃管、弃割、改种现象严重。一些胶农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回乡割胶。面对产业发展困境,上海期货交易所联合期货公司、龙头胶企开展天然橡胶“稳产行动”项目,发挥期货衍生品专业优势,帮助胶农增加收入。2024年,项目实现兑付收益1706万元,全额发放给胶农,显著提高了胶农积极性,以实际行动助力橡胶主产区稳产保供。

  胶农:多了一笔“年货钱”

  广东农垦茂名垦区现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43万亩,其中36万亩被划定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4月25日,茂名垦区天然橡胶正式开割,胶农们纷纷投入到新一年的劳作之中。

  6年前,蓝建远加入茂名农垦成为一名胶农。在此之前,他在深圳打工,但年幼的孩子始终是他的心结。在同乡的介绍下,他带着妻儿来到茂名农垦,这里有专门的保姆和学校,解决胶农子女的照顾和教育问题。

  新鲜的胶液遇到阳光就会变质,所以割胶工作必须在午夜进行。

  蓝建远介绍,每年4月底到12月的割胶季,他和妻子每天晚上11点上山割胶,一直割到凌晨2到3点,回家短暂休息后,5点再上山收胶。

  “割胶真的很辛苦,干完第一年我就想着再出去打工。就在那时,农场告诉我马上会有新的支农项目,这改变了我的想法。”他说。

  2021年开始,为助力橡胶产业发展,上期所与广东农垦旗下广垦橡胶集团开展天然橡胶“稳产行动”项目,至今已持续4年。以蓝建远一家为例,2024年夫妻二人依靠割胶实现收入约14万元,“稳产行动”项目额外补助超8000元,在今年春节前一次性打进银行卡。

  “我们拿这笔钱置办了年货,肯定能过一个安心年了。”蓝建远表示。这几年,蓝建远还参加了垦区的电动割胶刀项目试验,虽然一定程度影响了割胶量,但有了补助,收入总的还是提高的。“我希望通过试验推动割胶自动化的进步。”他说。

  与广垦橡胶集团春节前一次性入账不同,上期所与海胶集团合作的“稳产行动”项目,收益资金每两周结算一次。因此,海南胶农更习惯将其看作“早餐钱”。

  “我从2020年开始收到项目资金,大概每半个月拿到50元,大家已经习惯把它当作早餐钱了。去年胶价稍微高一点,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割胶了。希望胶价能一直持续,也希望这笔钱能多发一点,早餐能吃上猪脚饭。”海南儋州胶农余建斌笑道。

  胶企:橡胶原料稳供提质

  2019年起上期所推出天然橡胶“稳产行动”项目,先是与云胶集团、海胶集团合作,2021年拓展至广垦橡胶集团。

  该项目采用“场外期权+二次结算”模式,即胶企购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对冲可能发生的价格波动风险,场外期权行权收益通过“二次结算”发放给胶农。其中,期权权利金成本由上期所支持。

  2019年至2024年,上期所为天然橡胶“稳产行动”项目提供支持资金逾1.4亿元,帮助数十万户次胶农规避胶价波动风险,累计兑付金额1.3亿元,挂钩天然橡胶现货产量逾20万吨,有效稳定了胶农的生产信心。

  在海胶集团金橡公司董事长蔡笃坤看来,近年来橡胶产业发展面临三方面挑战:

  一是弃管弃割频发。割胶生活日夜颠倒,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造成胶林弃管弃割。

  二是气象灾害增多。橡胶最佳种植区在北纬18度以南,我国的橡胶种植范围主要是北纬18度到24度,自然条件并不占优。橡胶树怕冷怕风,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造成海南大量橡胶树报废。

  三是经济效益不高。目前天然橡胶每亩年产值仅800元到1000元。同样的土地,近两年价格大涨的槟榔亩产值为2万元到3万元(最高时接近10万元),地瓜亩产值为3000元到4000元,芒果、荔枝、榴莲、红毛丹等水果亩产值也都高于橡胶。

  “因此,上期所项目对于本地橡胶产业是非常重要的。2024年,我们组织了约60场培训,就是为了让胶农知道有这个项目,从而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结果看,2024年全岛橡胶产量较前年增加,如果没有台风产量还能更高。”蔡笃坤说。

  海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橡胶产量36.86万吨,比2023年增长5.3%。

  2024年广东垦区遭遇恶劣天气,上半年持续干旱,下半年连续下雨,9月有超强台风“摩羯”。受天气影响,当年广东垦区橡胶产量较2023年减少1784吨。而天然橡胶“稳产行动”项目有效对冲了产量下降风险,带动广东垦区胶农平均增收2857元。

  “中国橡胶价格”走向世界

  中国是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2024年,中国天然橡胶消费量721.6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6.7%;天然橡胶产量约92万吨,虽创历史新高,但仍存在超80%的需求缺口。

  如何在天然橡胶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定价功能,成为摆在期货市场面前的又一道课题。

  天然橡胶期货于1993年上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期货品种之一。2019年天然橡胶期权和20号胶期货上市,构建起连通境内外的多层次天然橡胶期货衍生品体系。相关品种交易规模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天然橡胶期货和20号胶期货的成交量,远超新加坡交易所、日本交易所同品种水平,为“中国橡胶价格”推广奠定基础。

  对于天然橡胶国际贸易定价演变,广垦橡胶集团副总经理李新雷深有感触。“2007年我在泰国工作,当时购买橡胶原料基本参照日本东京的期货价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业展现了强大韧性,轮胎业高速发展带动消费量提升,上海橡胶期货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高。”他说。

  李新雷表示,20号胶期货上市,中国市场的定价能力迎来跃升。“上海20号胶期货是国际化品种,境外的生产商、贸易商都能交易。该品种成交量足够大、定价充分,能够代表全球贸易的公允价格,因此产业链更愿意参与。2024年,公司的贸易场景还有一部分参考新加坡20号胶品种,今年已100%使用上海期货价格进行定价。”

  目前,全球橡胶产业链愈发关注上海期货价格。生产商和贸易商对期货工具的运用十分娴熟,部分开始借助场外期权等进阶工具进行套保和贸易;下游轮胎厂等终端企业也在积极尝试,运用期货市场以相对低位的价格锁定远期货源;部分胶农也对期货价格很感兴趣。

  “有一次,我去一位泰国胶农家里走访,看到他手机里也装着期货软件。他见到我就问,中国的期货价格又涨起来了,我们卖胶的价格是不是也跟着涨?” 李新雷笑道。

  5月26日,我国天然橡胶期货又将迎来里程碑时刻。日本大阪交易所将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该合约直接引用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的人民币价格作为交易点数,并以每点乘以100日元进行结算,省去汇率换算和税率扣减,便利全球投资者直接参考和使用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价格进行投资交易和风险管理。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db:关键词]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