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城市金融报 时间:2022-04-25 10:56:03
正值人工智能企业冲刺IPO的关键之际,备受瞩目的云从科技近日正式获得证监会注册申请,成为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这一消息为AI赛道IPO带来了莫大信心,继2021年7月成功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后,AI独角兽云从科技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那么,云从科技成为“AI平台第一股”,凭借什么优势?上市背后有哪些发展困境?AI行业大环境如何?
云从科技凭什么?
云从科技,诞生于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是首个同时承建三大国家平台,并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的人工智能企业。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头部企业,云从科技被市场誉为“AI四小龙之一”。资料显示,云从科技2015年3月成立,至目前已经进行了7轮融资,其中最近一轮融资规模达18亿元。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并逐步拓展至数字新基建和泛AI行业,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在人工智能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云从科技同时在软硬件产品研发、核心算法领域不断深耕,不仅拥有自主可控并不断创新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技术方向上还覆盖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全领域,已构建了从感知到认知到决策的技术闭环。
招股说明书显示,云从科技拥有316项专利(其中133项为发明专利)、354项软件著作权等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公司自主研发的跨境追踪、3D结构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等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公司还受邀参与了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公安部行业标准等3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在行业落地方面,云从科技在金融、交通、商业、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逐步落地应用并日趋成熟。其中,智慧金融领域覆盖了包括六大国有银行在内的100家金融机构,智慧治理领域服务于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智慧出行领域已在包括中国十座大型机场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部署上线,智慧城市则在广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设“数字底座”标杆项目。
作为云从科技上市独家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表示,云从科技本次IPO获批,也得益于科创板注册制的制度创新。科创板的审核理念和硬科技定位,巩固了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提振了企业赴科创板上市的决心和信心。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云从科技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商汤科技并称为AI“四小龙”,尽管AI“四小龙”的名号足够响亮,但上市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在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之前,云从科技经历了两轮问询,审议一度被中止。
AI“四小龙”上市之路并不顺遂的另一面是,AI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值、高研发、高亏损”的情况,同时还面临着技术、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的困局。营收规模与企业估值无法匹配,成为AI企业上市困难的主要原因。
AI企业为什么执着于上市?业内从业者表示,AI企业研发投入很高,如果一直无法上市,加上持续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一旦投资方丧失信心,那么AI企业将直面全局崩塌的风险,满盘皆输,没有赢家。
事实上,缓解资金压力也是云从科技谋求上市的目的之一。在云从科技提交给上交所的招股书中,其阐述了所筹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拟融资37.5亿元,计划向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投资8.1亿元、向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投资8.3亿元、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投资14.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9亿元。
AI赛道IPO群雄逐鹿
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在国内,AI产业也在迅速崛起。据赛迪顾问数据,预计2022年人工智能带动行业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而全球范围内,也有超过30个国家皆在政策层面出台了支持AI产业发展的战略。
然而,资本早已经嗅到这个产业未来的前景。AI产业在过去数年里蓬勃发展,迎来了各路资本的疯狂涌入。然而,任何产业都是这样,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便是优胜劣汰。
事实上,各国对AI产业的发展前景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谁能掌握这个产业就会在接下来的国际角逐中更胜一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已有39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人工智能战略政策、产业规划文件。
AI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所不同,这个产业从诞生那天起就具备国际竞争的性质。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共计5896家,其中美国2257,中国1454,英国430,加拿大307分列前四。从企业结构看,全球专注于人工智能产品的企业中,智能机器人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9%。
几年前AI赛道兴起时,由于技术存在较高的门槛,其高科技属性也背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投资机构蜂拥而至。然而,随着市场对于技术理论的熟悉与多年来变现的困难,“无VC不投AI”的盛况正悄然过去,投资人对AI赛道的投资热情已由狂热趋于理智。
纵观业界,内忧外患中,四小龙们都在以亏损为技术买单,目前也只有云从科技一家给出了2025年会实现盈利的预测。专家分析表示,AI行业的曙光并不遥远,但是资本市场大浪淘沙,只有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具备持续造血能力,才能扛得过这一冬天。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