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11-04 11:11:36
“对于肢体有残疾的人群而言,外骨骼机器人就像穿在身上的‘骨骼’,传感器可以读取人体的运动意图,驱动系统发出指令带动肢体运动。”在专家分享的视频片段中,残疾人士靠外骨骼机器人重新站起来并在机器带动下缓缓走动。智能机器人为何如此精准、高效?其中涉及到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传感器。信息时代,传感器成为智能机器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11月2日,“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先进传感系统与智能机器人分场活动在郑州举办。1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主题演讲形式,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探讨行业发展趋势、项目合作等问题。
该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车与机器人分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承办,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协办。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世界传感器大会、核心企业集聚、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三大品牌”的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正在中原大地逐渐成型,塑造着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郑州符号”。
省科协副主席房卫平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先进传感器系统与智能机器人分场活动是一次深入交流、深化合作的盛会,是一次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盛会,是一次巩固友谊、共谋发展的盛会,旨在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媒等环节的合作,打造传感器产业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品牌生态盛会,全面构筑一个碰撞思想、创新体验、深化合作的开放式空间。
持续一天的论坛,为先进传感系统与智能机器人业内人士带来了十余场不同视角下的精彩报告。
“开源芯片是未来的发展潮流之一,将来有很多新的AI方面的一些应用,可以用新的芯片来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以《拥抱RISC-V开源芯片新潮流》为题,在线上作主题报告,他提出,主要的互联网服务商平台都是基于开源软件的,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影响力很大。可借鉴开源软件成功的例子,在芯片领域也采用开源模式。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模式,也是个开放模式和推广模式,希望把开源成功的经验从软件界移到芯片和硬件方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丁宁作《仿生攀爬式桥梁缆索检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对我国桥梁缆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针对缆索钢丝损伤检测问题详细地介绍了其团队研究制造的各代检测机器人。具体说明了缆索损伤检测的难点,并阐述了其团队的研究方向,为场下听众在缆索检测机器人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波以《翼辉操作系统工业与智慧互联技术展望》为题,重点展示了该公司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实时操作系统 SylixOS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从产品和产业链角度阐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产业布局,从技术角度向大家展示了操作系统生态与万物互联技术展望。
“我国的脊髓损伤患者100万,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在递增,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吴新宇以《人机融合外骨骼机器人》为题,讲述了我国助残的严峻形势,以及外骨骼机器人作为解决下肢功能障碍、衰退人群有效途径。他指出,针对当前外骨骼研究现状及应用场景,已由起初的军用,逐渐向助行、助残转变,发展趋势更加趋于自然、高效、安全。
据了解,随着计算机、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在海洋开发、宇宙探测、工农业生产、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应用前景。本次分场活动重点研讨先进传感与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产业内合作,共同打造先进传感与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能力。(记者 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