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回天有我”社会治理模式多方力量共同将曾经的“睡城”唤醒

滚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6-17 09:30:24

每个周日,回龙观街道社区环境治理共建先锋队的队员李新河都要穿上绿马甲,来到小区的垃圾分类桶站值班。虽然辛苦,但看到越来越多人能够正确投放,社区环境明显改善,他打心底里感到欣慰。

在回天地区,“回天有我”社会治理模式凝聚着基层政府、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和回天居民的力量。一个个“我”的参与,共同将曾经的“睡城”唤醒,使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对接

垃圾分类促社区资源整合

上午9点半,家住回龙观新村社区的马先生拎着一袋厨余垃圾,走进位于小区西门附近的垃圾分类桶站。他捏起袋子底部,将里面的菜叶残渣全部倒入绿桶中,再把手中的塑料袋扔进旁边盛放其他垃圾的灰桶。

“坚持一年多,已经成习惯了,在家里也是这么分。”马先生从兜里掏出手机,打开“合创家”小程序,给正在这里值班的李新江出示自己的垃圾投递二维码。

“正确投放厨余垃圾,一天最多能积两次分。”在马先生的账户里,积分已经突破300分。“以前的积分还多呢,已经拿来兑换了洗涤灵等日用品。”

在回龙观新村社区“两委”成员崔健看来,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能在居住人数近万人的大型社区顺利开展,离不开两支队伍的联手。

去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回龙观新村社区通过撤桶并站的方式,将原本分散在41个单元楼门的123个垃圾桶并入8个标准化桶站,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回龙观街道社区环境治理共建先锋队正是在那个时候成立起来。”据崔健介绍,先锋队共有56名队员,其中既有社区工作人员,也有像李新河这样的退休党员。“每个桶站每天都会有1名先锋队的队员值班,现场指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物业也会安排1名保洁员,负责维护桶站环境卫生。”

如何更好地带动居民参与?回龙观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回社联”)给社区环境治理共建先锋队介绍了一位“新朋友”——“合创家”小程序。

去年8月,杨紫涵和团队成员共同研发的“合创家”小程序上线,包括回龙观新村在内的7个社区成为首批用户。作为社区信息化普及服务队的队员,杨紫涵希望以垃圾分类为契机,开展一场专注于社区服务的全新尝试。

“居民只要绑定所在社区,由社区管理员审核通过,便能生成用于垃圾投递的专属二维码。在投递时获得的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相应的奖励。”杨紫涵谈到,“合创家”上线两三个月,注册用户就超过万人,各方反响积极。目前,小程序已覆盖23个社区,注册用户突破11万人,垃圾投递总量累计超过300万次,产生积分达到140多万分,居民兑换次数超过1万次,“除了社区提供的日用品外,还有周边商户提供的抵用券,以及平台上线的特色课程,尽可能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激发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挖潜

按需求动态调整服务项目

对杨紫涵的团队来说,通过小程序推动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只是第一步。“我们希望给居民提供定制化的个性服务,让信息化手段真正为社区服务。”每周,杨紫涵和团队成员都会深入各个社区进行需求调研,经过评估以后,动态调整小程序上的服务项目。

“去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有居民提出是否可以线上缴纳物业费、停车费等,我们与各方沟通后,就在便民服务中添加了‘生活缴费’一项,确保居民无需排队,24小时随时缴费。”在调研中,杨紫涵还发现,疫情期间辖区内的图书馆开放时间会不定期更改,可能给居民带来不便,“我们就上线了图书馆预约功能,居民可以在上面随时查看最新的相关信息,还能提前进行预约。”

从物业评分到智能门禁,从社区活动到疫苗预约……在团队的努力下,平台的服务功能逐渐丰富起来。

“我们还会在线上线下开展各类课程,包括老年大学的书法班、美术班等,以及扎染、手工皂制作等活动。”杨紫涵欣喜地看到,一大批有能力、有热情的社区骨干日渐活跃起来,成为整个社区的中坚力量。

74岁的退伍军人董长军便是其中一员。作为蓝天嘉园社区书画社的社长,他经常组织学员参加“合创家”开设的书画课程,并积极准备书画展等活动。此外,他还组建了蓝天嘉园社区健身武术队,带领队员参加各项文体展示活动。考虑到社区老人多,出门理发不方便,他组建了义务理发队,每月在小区广场组织两次理发。

“有了回社联这样的平台,原本分散的活动被整合起来,大家平时有了更多交流互动,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越来越强。遇到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更愿意主动参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年疫情期间,董长军发现,书画社、武术队和理发队的成员几乎都是全员上阵,自觉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据回社联负责人琚鑫介绍,回社联由专职人员实体化运营孵化基地,集共享办公、赋能培育、资源对接、议事协商、评估监管等功能于一体,搭建了“1+4”特色社区治理体系,孵化了“一学院、四组织、五队伍”,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多功能社区服务平台,形成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互动互补,多方参与、众手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目前,已完成234支社区社会组织的线上线下备案注册工作,做到了真正扎根社区,挖掘社区潜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聚力

政民议事厅创新沟通机制

在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的同时,“回天有我”社会治理模式也在不断探索新机制。

5月29日,一场围绕文明养犬话题展开的回天地区政民议事厅活动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去年发布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遛犬不牵引,犬便不清理’成为整治重点之一。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开始施行,对养犬登记、接种疫苗、系犬绳等也有了明确规定。在回天地区,文明养犬也一直是居民关注的热点。”区回天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回天专班联合天通苑社区网,针对网友反映强烈的遛狗不栓绳、狗便不清理、狗吠扰民等问题,邀请居民、居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代表,与街道、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进行面对面交流。

“有居民提出,希望政府的宣传更接地气,通过小视频等方式,让大家了解应该到哪儿办证、不办证有什么危害等,还可以给养犬人发放便携可爱的狗便清理袋,组织养犬人建立微信群,便于互相监督等,这些建议都很有价值。只有倾听居民的心声,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区回天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天地区政民议事厅是今年4月探索推出的新机制,由区回天专班主办,回龙观社区网和天通苑社区网承办,回天地区六街道一镇协办,每月一期。目的在于加强回天地区居民和政府互动,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回天社会治理中,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

除了辖区内资源以外,市区相关部门赴回天地区报到服务也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发改委(市回天工作专班)透露,市区相关部门对症下药、主动服务,今年累计赴回天地区报到服务近500次,近9000人参与。如团市委举办青年科学思想会,分享交流创新创业;市商务局推动蔬菜等便民服务点建设提升;文联制作回天相声剧《依然美丽》,展现回天行动计划带来巨大变化等。

市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回天地区还将继续深化拓展“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坚持协力共治,突出多方参与,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路径。

(记者 宗媛媛)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