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22-11-17 15:50:56
今年以来,饲料出厂报价已累计上调12次,一路上涨的饲料价格持续创历史新高。这背后是饲料原料玉米、豆粕的价格走高,而这又是国内外粮食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饲料与养殖行业。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优化饲料配方,对饲料原料减量替代,将会发挥一定作用。但要真正降低饲料需求,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养殖端入手。比如,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提高饲料利用率;科学养殖,减少阶段性的压栏、淘汰;适当提升禽类养殖规模,有利于减少饲料需求总量,毕竟禽类的料肉比效率显著高于生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豆粕、玉米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由于饲料出厂价涨势连续,2022年1月初,生猪、肉鸡的配合饲料批发价格分别为3.65元/公斤、3.55元/公斤。至11月中,二者的价格分别涨至4.1元/公斤、4.1元/公斤,涨幅分别为12.3%、15.5%。
将时间轴拉长来看,今年的饲料价格已经是最近12年的历史新高。2010年初,生猪、肉鸡的配合饲料批发价格分别为2.76元/公斤、2.88元/公斤。这意味着,12年来,二者涨幅已分别达到48.6%、42.4%。
饲料价格迈上如今历史高位,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在此之前,虽然也有涨跌波动,但振幅不大。在此之后,饲料价格开始突破性上涨。其中,2020年四季度涨幅扩大。
这一阶段主要是受玉米价格上涨推动。在玉米之后,豆粕、小麦也开始接力。2021年末,豆粕、小麦相继价格大涨,小麦价格超过玉米,不再具有饲用优势,玉米价格维持高位。这使得饲料价格再度开启上涨走势。
2022年,饲料价格的上涨频次、幅度明显加大。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饲料厂不断上调饲料出厂报价,前半年主要是成本驱动,后半年是除了成本上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需求拉动。
今年以来,国际局势动荡率先催动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涨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用于生产豆粕的大豆主要来自巴西、美国,占大豆进口总量95%以上,受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称,玉米价格本就高位盘整,今年以来只是小幅上涨。受国际市场影响,大豆价格在短短一周多就上涨近1000元/吨,饲料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然而,同期的生猪及禽类养殖亏损严重,饲料成本无法向下顺畅传导,即便上调了饲料出厂价格,饲料厂仍无法完全覆盖原料上涨成本。
从4月开始,国际炒作因素暂时告一段落,豆粕价格回落。6月以后,玉米现货价格也出现回落,并持续到7月。这一时期,饲料行业普遍累计下调3次出厂价格。进入7月,受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的影响,豆粕价格开始迅速上涨。
赵霞称,受不利天气影响,全球2021/22年度大豆减产约3%,短期来看,全球仍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今年玉米生产也面临很大不确定性,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同比降4.0%,期末库存量同比减1.9%,供需偏紧。
除此以外,国家在2016-2020年大量拍卖玉米后,玉米储备库存下降。再加上市场对国内今年玉米产量出现分歧,玉米价格表现强势。今年10月,全国玉米价格刷新2021年2-3月创下的历史高价(2850元/吨)。
从需求侧来看,猪价回暖,出现生猪延后出栏,大猪比例高,饲料需求旺盛。
林国发提到,这些因素促使豆粕价格快速上涨,站上历史高位,同时玉米价格也创出历史新高,且形成较强上涨预期。由于猪价盈利预期明显,饲料涨价能够向下传导,饲料出厂价格也就再次上调。
此前,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第一财经采访表示,大豆价格快速上涨,玉米价格波动上涨,一定会对饲料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肉蛋奶生产成本。最近一轮猪价上涨,主要原因是供不足需,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饲料价格上涨较多。
持续推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随着养殖规模化水平提高,近20年来,工业饲料消耗量以年均6.9%的速度递增。
据农业主管部门初步预测,到2030年,饲料粮消费需求还将增加。由于豆粕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高度关联,积极探索豆粕减量替代的技术模式,加快向精准配方、精准饲喂的科学养殖方式转型,就成了国内养殖业与饲料行业的大势所趋。
今年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会议指出,豆粕减量替代既是应对外部供应不确定性的被动选择,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对于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提效、开源、增草,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多措并举促节粮。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从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就大力引导饲料养殖企业推广低蛋白日粮。各地聚焦“提效节粮、开源替代”,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在供给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取得良好效果。
在需求端,国内头部养殖企业,一方面,专注于生猪的营养研究,采用智能化装备,精准饲喂和精准计量,确保低蛋白日粮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逐一研究确定不同动物不同阶段的各种必需氨基酸与赖氨酸的适宜比例,研发应用畜禽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配方技术,降低配方蛋白原料的用量,精准评估各种蛋白原料的营养价值,替代豆粕。
在供给端,通过大力推广高品质低蛋白日粮技术,以及用其他杂粕替代豆粕,减少豆粕饲用需求。
2021年,在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
《经济日报》援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的说法称,“从这两年推广的效果看,低蛋白日粮技术还大有文章可做。”一方面,豆粕饲用量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在全国33家百万吨级饲料企业生产的饲料中,豆粕占比平均为11.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氨基酸工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生产全部动物必需氨基酸的能力,生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全球前列,大部分产品价格都降到了饲料养殖企业可接受的程度,为扩大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应用范围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表示,今后要从完善技术支撑、加大政策支持等方面继续着力。比如,加强玉米豆粕替代原料饲用技术研究,开展配套技术方案集成示范。大力推广猪鸡高品质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组织开展示范推广及效果跟踪评价。大力发展饲草产业,推广农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增加全株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黑麦草等优质饲草供应,引导牛羊养殖减少饲料粮消耗等。再比如,直接面向饲料生产企业定向销售库存陈化粮食,增加饲料原料选择空间,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减轻财政补贴和库存压力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