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法律

军民鱼水情!“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教育 来源:京报网      时间:2023-08-03 12:31:26

大雨瓢泼,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大量房屋被冲垮,很多村民被困家中。武警战士脱下雨衣包住孩子,冲出摇摇欲坠的房屋;80多岁的老奶奶俯在武警战士的背上,一条背包绳将她牢牢固定。官兵们拉着牵引绳,蹚着齐膝的积水,将群众送上卡车,运往安全地带。107人获救了!

7月30日傍晚到31日夜间,北京房山和门头沟地区遭遇强降雨。武警北京总队、北京卫戍区紧急出动救援力量,官兵们昼夜奋战,抢修堤坝、排水保通、转移群众、运送物资……


【资料图】

“子弟兵来了!”迷彩绿和鲜红的旗帜,让当地群众倍感安心。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北京各区正在为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军民共同迎新春 本报记者 邓伟摄
子弟兵徒步为门头沟灾区运送物资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官兵们在房山用直升机运送救灾物资 本报记者 陈强摄 崇军铸魂

当人们走进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街道三里屯西街和中国红街这两条双拥示范街时,不禁为这时尚商圈里涌动的一股崇军风潮而惊叹。“三里屯双拥示范街”红色标牌赫然醒目,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商厦、错落有致的商户,被双拥元素和国防元素装点得格外生动。

2022年7月,“千企万店”拥军行动试点在这里启动。街道“搭平台”、商户“给优惠”、部队“聚资源”、居民“齐响应”,合力共为,形成“四驱联动”。“拥军驿站”“拥军出行”“拥军健康”“拥军就业”“拥军钱庄”,围绕军人群体的愿望需求,逐步形成具有三里屯特有辨识度的“五拥方阵”服务体系。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政治处干事李蓉说,“红街”上的拥军门店对军人的特别优待令人感动,一声排位优先的提示、一张专属的座椅、一件温馨的伴手礼,都让军人们倍感温暖。尤其是餐厅,有些网红店排不上号,一声“军人优先”的提示,会让自己的荣誉感油然而生。

截至目前,朝阳区“千企万店”签约挂牌拥军企业已达386家,为现役、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提供30余类、900余次服务,受益人数达2700余人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助力随军家属就业,激励广大官兵安心服役,奉献国防,是地方为军人送上的又一项暖心关怀。

“戎归京城、就业启航”。今年以来,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为本市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搭建了常态化就业服务平台,每月组织线上专场招聘活动,创新开展“直播带岗”,确保了服务不断线、岗位不断供、就业不打烊。

拥军单位也为退役军人就业工作贡献力量。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近5年来,累计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0人,累计接收安置退役士兵35人。3年累计接收安置现役军人家属24人,接收人员总量居北京市同业首位。

战士从军报国,家中父母的身体健康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2021年5月,从北京入伍的战士小曾,听说父亲患了肺癌,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小曾心急如焚,没想到,他入伍时家里收到的一份保单撑起了保护伞——保险公司赔付了50万元。小曾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父亲治病的钱有保障了!

北京市自2019年起开展“你为祖国尽忠,我替军人尽孝”实事拥军活动以来,出台的为义务兵父母投保医疗补充险和综合意外险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义务兵家庭因病造成的经济困难,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故乡”情深

民拥军、军爱民。多年来,驻京部队广大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

他们积极参与首都经济社会建设,出色完成党的二十大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大力支援首都疫情防控工作,抽调医疗力量,进驻运行方舱医院,设置1万张床位,集中收治军地病例,开创了军地合作的典范。

血库告急!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京市街头采血量大幅下降,每天采集的血量远不能满足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危急关头,又是人民子弟兵冲在了前面!3月13日,北京卫戍区某部官兵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臂,为通州区血站无偿献血5万毫升,有效缓解了血站临床紧急输血压力。

“作为光荣的人民子弟兵,献血救人也要走在社会的前列!”在部队领导组织动员时,湖北籍战士李文钊第一时间报了名。“能够在这个时候为首都抗疫出一分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献血意愿书上,李文钊毫不犹豫选择了400毫升。

这样的献血活动,在驻京部队中已经成为常态。官兵们献出的每一滴血液,都饱含着驻京部队官兵视首都为故乡、把首都人民群众当亲人的大爱真情。

2022年8月17日16时05分,东单地铁站A口上行滚梯处,一名五岁儿童不慎摔下,头部受伤,大面积出血!正在执勤的武警北京总队某部哨兵裴泉池、陈卓第一时间发现情况,立即上前按下紧急按钮,急停滚梯。“快送医院!”两人迅速判断孩子的伤势,交替抱着孩子一路狂奔,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到东单路口另一侧的协和医院急诊。一会儿工夫,军装已被血迹浸透。

两人将孩子送到医院,直到治疗结束后才默默离开。

“东单,不愧是宇宙第一安全路口!”网民纷纷点赞。

同样是这支武警执勤部队,2022年2月15日,在安定门西滨河路,一名中年男子不慎落水,在护城河中不停挣扎呼喊。带队干部李挺带领廖磊、杨东宇、宫万成第一时间跑到河北岸展开救援。他们跳进冰河,合力将落水者托举上岸。

当危难发生时,他们总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他们说,“这是军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与责任,救人已成为我们的本能!”

今年植树节,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的13位退休老同志来到朝阳区高碑店乡的兴隆公园将军林栽树。

在28年前的植树节,曾有58位将军在此亲手植下1200余株树木,给兴隆公园、高碑店人民留下了一片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将军林”。在当地群众的精心呵护下,当年栽下的小树苗,已经根深叶茂、绿树成荫。去年和今年的3月10日,老同志们再次来到高碑店乡参加植树活动,将军林又增绿约200平方米。

乔泰阳将军去年和今年都来参加植树活动,看着去年亲手栽下的白皮松长势喜人,觉得每年来植树特别有意义,“过段时间我准备带着小孙子来浇浇水,让他看看我种的树。”

为打造“美丽首都、绿色北京”,每年驻京部队都要参加“绿色援建”工程。近年来,驻京部队先后组织官兵数十万人次,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化工程、通州大运河绿化工程、首都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等施工建设、绿化美化、环境治理和“见缝插绿、美化首都”行动。在劳动中,从部队领导到基层官兵,都同心协力、奋勇争先,为装点第二故乡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举办军人集体婚礼 刘涛摄 军人本色

军装虽解,军魂不变,一日入伍,一生为兵。退伍的老兵们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仍心系人民,他们以“首都老兵”的名义展开志愿行动,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救助、创业帮扶、理论宣讲、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文化艺术等多方面服务。

2021年7月11日,一场暴雨突袭北京。海淀区“首都老兵”防汛队赶到田村东路铁道桥下值守。队长张喜忠不顾危险,带领两名队员徒手清理排水口的杂物,直至排水畅通。当晚,张喜忠彻夜守在桥下,进行排险。每逢大雨将至,“首都老兵”防汛队的20多名队员就轮流驻守在容易积水的铁道桥下,成为群众安全的“守护者”。

2022年5月,新冠疫情紧张,社区大规模封控管理,居民的饮食靠保供配送。退伍老兵张晓鹏的职业是健身教练,一身强健的肌肉,孔武有力。这身“撸铁”的力气如今用在“举菜”上,得心应手。他从不惜力,重活、累活总是抢在前面,一天托举的物资累计能超过1吨重。一忙起来,他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只为保证完成任务。

三年疫情期间,全市有数万名退役军人参与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当中,这些志坚如钢的老兵,奋战在核酸筛查、医护救治、社区防控、道口防控、防疫宣传、数据统计、登记核对等疫情防控一线,为首都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

2022年2月13日,北京迎来虎年第一场大范围降雪,一些地段的路面积雪超过10厘米。雪厚冰滑,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一大清早,延庆区138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的1800余名志愿者迅即行动,扫雪铲冰。大家顶风冒雪,用扫帚扫、用铁锹铲,连续奋战3小时,将路面冰雪清理干净,保障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赛时交通顺畅。

在北京,共有4800多支、5万余名“首都老兵”志愿者分布在各区,“首都老兵”的志愿红飘满京城的大街小巷。

拥军模范

军地军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涌现出一大批拥军模范人物。

70多年前,在沂蒙山革命老区,有一位年轻的妇救会长,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为前线部队做一千双军鞋的任务,在全村布料都用完的情况下,毅然把自己准备做结婚嫁妆的被面献了出来,凑够了一千双军鞋按时送上了前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妇救会长,就是门头沟区双拥中心主任曹原的姥姥。

作为沂蒙老区后代、军人后代,受红色家风熏陶,曹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其他优渥的工作机会,主动选择到京西革命老区门头沟工作。6年来,从首都海拔最高的连队到最偏远的哨所,从军娃上学到军嫂就业,再到帮扶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她始终将辖区军人关注关心的事牢牢记在心上。

这几年,她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帮助军人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军嫂就业安置问题,帮助基层部队修缮营房绿化营区,组织文化团体走进深山为官兵送演出、送服务,培树最美军嫂、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发挥自身是作家协会会员和音乐家协会会员的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多部双拥诗歌、双拥歌曲、双拥快板等双拥文艺作品,积极宣传推广双拥文化。

曹原的微信朋友圈里曾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青春叫作“我虽无缘穿上军装,但我将最好的青春播撒在了爱国拥军的路上”。

今年端午节前,东直门街道工体社区巾帼志愿者“兵妈妈”拥军队走进营区,与官兵们一起准备这个与“粽”不同的端午节。

“兵妈妈”手把手地教官兵们包粽子。卷粽叶、添糯米、扎绳子,官兵们个个学得有模有样。当一串串粽子放在餐桌上时,大家仿佛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

小小的粽子,给身处异乡的官兵带来了“家的味道、爱的回味”。长期以来,社区拥军服务队的“兵妈妈”们与驻地官兵始终密切保持着像亲人一样的情谊,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她们为不能与父母团聚的官兵们送来了家人般的温暖。

说起“兵妈妈”闫和平与部队的渊源,要追溯到2001年。那一年,闫和平被东直门街道民政科邀请到武警部队表演节目,迎接新兵入营,那是她与战士们的初相识。在那之后,闫和平经常去部队给战士们改善伙食,包饺子、蒸包子、烙肉饼、做老北京炸酱面……

2016年,闫和平拉着邻居和自己的几位老姐妹成立了巾帼志愿者“兵妈妈”拥军队,带着大家一起开展拥军服务。如今这支“兵妈妈”拥军队共有成员20多人,已经成为地区双拥工作的特色品牌。

“闫妈妈”说,和战士们相处都很实在,谁生病了、受伤了,她把药送到床边;谁委屈了、想家了,特愿意找她说道说道;谁嘴馋想吃炸酱面了,她在家里做好炸酱带过去,往面条上这么一淋还冒着热乎气……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增进了社区与驻地官兵们的感情,营造出浓厚和谐的军民共建氛围。

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如今,爱国拥军观念已深深扎根京华大地,融入京华儿女的血脉,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奏响一曲曲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凯歌。

专家观点 创新创优打造双拥品牌

作为祖国首都的北京,各项建设事业均以首善标准来衡量、把握和推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更不例外。今年是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也是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的考评之年,首都双拥工作在京华大地上呈现出政治站位更高、成果质量更优、品牌亮点更多的新气象。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京部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部署,大力弘扬双拥运动优良传统,全面推进首都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模范创建推进拥军优属政策措施的高质量落实,以争创活动激发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情怀担当,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职业的浓厚氛围,不断促进双拥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品牌是创新的亮点,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北京在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中,收获了众多成果丰硕的双拥品牌。朝阳区“三里屯双拥示范街”让“时尚打卡地”变为“双拥风向标”,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石景山区军地联动打造“双拥十大工程”,把军民的幸福当下和美好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社会组织的“军营小红帽”、部队官兵的“春蕾再出发”等大批双拥品牌,也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首都双拥工作的生机活力,展现着首善之区模范创建的示范引领作用。

(原标题:鱼水情深)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代丽丽 赵剑平(高级编辑、《中国双拥》杂志副社长兼常务副主编)

流程编辑:u03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