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除草季每天忙十几个小时 什刹海边“除草人”守护34公顷水域的美丽安全

滚动 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1-09-26 11:46:37

早晨已有凉意。什刹海边,遛早的老人,多加了件衣服,揣着半导体、拎着鸟笼子,漫步在朝阳中。

也有一群人,没有悠闲,只有忙碌,他们驾着船,有的站在船头,有的守在船尾……

他们是什刹海“除草人”,每年8个月,每天十几个小时,他们与前海、后海、西海水面下疯长的水草作战,守护着34公顷水域的美丽与安全。

除草季每天要忙十几个小时

站在船头,走在岸边,望向水面,水草随水流摇曳,有种静中有动的美。在“除草人”眼中,这也许不是美,而是危险的隐患。

“如果不定期除草,任由其疯长,就会淤积垃圾,产生异味,影响水质和生态。”李松说,水草还暗藏危险,“虽然什刹海禁止野泳、野钓,但还是有不少人下水,水草疯长,很可能会危及这些人的安全。”

李松,55岁,今年已是他第35个“除草季”。作为蓟城山水集团什刹海分公司水域养护负责人之一,李松的团队有20多名队员和8条作业船,这是什刹海水面“除草”的全部力量。

每年四月,刚刚开春,趁着水草长势还缓,李松和队员们的工作就开始了。8个月的除草季,34公顷的水域要整体除草三至四遍。李松的工作日记上,清楚记录着每一遍除草周期:前海20天、后海45天、西海10天。两月有余,才算完成一遍除草。

“水草长势猛,一天不除都不行。”李松说。进入除草季,每天早晨6时,李松和同事们就忙开了。水面上响起马达声,几名年轻队员拿着大号抄子,分散在船头船尾,一探身,就能抄起一兜碎水草和各式垃圾。

8条作业船往来穿梭,一条条水线掀起微微浪花,最表层的碎草被涤荡殆尽。此时,李松并未上船,他在岸上来回踱步,一边询问水中碎草和垃圾的情况,一边抓一把碎草,仔细检查,判断水草的长势和数量。

每天清除碎草和垃圾,被李松称为“保洁”,持续两个小时的保洁,是正式除草前的热身。热身结束,李松上了船,除草作业开始,这一下,就得忙到晚上9点。除草8个月,天天如此。

自制锯条覆盖全水面

除草是个体力活,每天十几个小时,割草、圈草、清运、保洁巡逻,周而复始,一刻不停。

“建国、建涛再打一船。”李松一声令下,前海水面上,两条作业船掀起浪花,外挂的除草机发出“滋滋”的响声,水面下,水草被齐齐斩断,不一会儿,船舱后部就装满了水草。

瞅着割上来的水草,李松皱了皱眉头,“最近长势快,活儿的量上来了,咱们的条得跟上。午休之后你们俩跟我再拧一些。”听到师父的话,油建国和油建涛兄弟连连点头,从船舱里搬出一根根几十米长的锯条,这就是李松说的“条”。

除草机不比锯条省事?李松摇摇头,原来,机械除草虽然快捷,但无法保证水面全覆盖。

“除草需要不缺不漏,不能放过任何一处。”李松说,目前,只有两条作业船能够加挂除草设备,因此面对繁重的除草任务,除草机只是辅助,人工+锯条,才是“主力”。

岸上,两兄弟将一根锯条横在自行车两脚蹬之间。随着李松的口令,油氏兄弟开始向不同的方向旋转脚蹬。不一会,笔直的锯条有了弧度,锯齿处呈现麻花状。

看着外翻的锯齿,李松点点头,一挥手,“上船”。

李松站在船头,船尾站定另一名队员。紧挨着他们的另一条船上,油氏兄弟也依次就位,一条40多米长,经过“加工”的割草锯条,横在两船之上,两船四人,位于锯条两端,并列同向行进。“下”,一声令下,锯条没入水中。

“一、二,一、二”,两船在交替拉锯中缓缓前进。水面下,锯条好似一柄大“铡刀”,披荆斩棘,割断了水草的茎干。不一会儿,割断的水草漂浮起来,尾随两船的圈草队员们早已准备好抄子和网子,打捞战果。

水面上,8条作业船分为两组,边割边打捞,速度不比除草机慢。

“人工除草就是要一茬一茬地打,锯条过处,可以保证全覆盖。”李松说,水下的阻力和浸泡会大大损耗锯条刚性。一旦刚性不足,易脆化、断裂,就需要更换新的锯条。像这样40多米长的除草锯条,每天,李松他们要消耗两根。

“这法子用了几十年,当初谁发明的已经说不清楚了,不过的确好使。”李松笑着说。

除草人 功夫

不仅要站稳还得要眼明

早出晚归,风吹日晒,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可仅仅能吃苦,不一定能除草。

李松脱下鞋,露出大脚板,脚下一用力,脚趾分开,牢牢抓住船板。“您看我的脚,就是干这么多年练的。割草也好,打捞也罢,得先稳稳站住。”李松说,“入行第一关,就是先练站。”

站在船头,迎着微风,穿着救生衣,能够坚持十分钟不晕、不掉下去就是好样的。油建国记得,入队前,哥几个都是“旱鸭子”。刚入队头两天,船只转弯、停靠时,一不留神,就失去平衡,跌入水中。半个多月后,大家才渐渐习惯,做到独立舟头,不偏不倚。“游泳也学会了。”油建国不好意思地笑笑。

过了第一关,就可以手持抄子,尝试着打捞漂浮在水面的碎草和垃圾。

“下锯条割草很多人永远也上不了手。因为割草不仅要自身平衡,还得跟协作船保持一致,手头的劲要非常巧,不能小,也不能过大。”李松说。

培训过程中,大多数队员掌握不了割草技巧,只能“圈草”。“这是一种感觉,有的人能练出来,有的就不行。”李松说,现在20多名队员中,所有工作都能上手的只有5人,油氏兄弟就是其中翘楚。

除了站稳,还得眼明。在作业船上,队员们凭借肉眼判断水草和水面的距离。露出水面的水草必须赶紧割除,水下,距水面不足20厘米的水草,也需要割除,以控制长势。每天巡逻保洁时,李松他们还得特别注意水域各个转弯处。一旦发现水流不畅的地方淤积了碎草,就要立即清除。

除草过程中,队员还得学会观察水位。“一旦水位高度低于80厘米,我们在除草时锯条容易因下潜太深而触底。游船等搅碎的碎草也容易影响除草作业。”李松说。

每年入汛后,为了防止洪涝灾害,区河湖管理处会人工控制水位。上午水位刚刚累计到120厘米,下午一放水,水位瞬间迫近80厘米,李松和队员们立马就得忙起来。

除草人 心愿

盼着更多年轻人加入

清运水草6500吨,水面垃圾360吨左右。这是什刹海除草队去年的成绩单。数字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

“你们辛苦了,有了你们的守护,咱什刹海水清、岸绿、景美。”每天,这样的问候从岸上传来,见到相熟的居民,李松和队员们也会主动打招呼。

看着波光粼粼的什刹海,看着岸边游人们拍照时的笑脸,李松很开心,时不时还哼上两句“皮黄”。

“别看挺累,大伙心里都挺美。”李松说,为了咱北京的这片水,再苦再累也值得。

55岁的李松,每天还忙碌在什刹海的水面上,“趁着我还干得动,再带出几个好手来。”李松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除草队”。

“我们的收入不高,工作辛苦,环境艰苦,年轻人不爱来。”李松说着,眼中有些黯淡,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光彩。

“再难,也得坚持!”李松说,最近油建国介绍来几个小伙子,已经开始试训,“都挺不错的,咱队伍又壮大了!”李松说着,望向水面忙碌的身影,欣慰地笑了。

(原标题:为了34公顷水面美丽景色 除草什刹海)

(张骜 方非)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