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券商“研报翻车”背后:“活久见”的操作让股民大跌眼镜

要闻 来源:城市金融报      时间:2022-06-22 13:19:45

不调研就发研报,研报遭到上市公司“打脸”。近日,一桩因券商“研报翻车”而受到处罚的事件,引发市场普遍关注。今年初,上海证券发布对安旭生物的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原料自主可控,引领POCT检测发展》,引得安旭生物不得不作出澄清说明。

时隔近半年,今年6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在官网发布消息称,上海证券发布的上述研究报告存在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的情形。基于此,上海证监局对上海证券、上海证券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邵锐以及署名分析师黄卓分别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在此次事件中,券商机构和研究员一系列“活久见”的操作,可以说让广大股民大跌眼镜。笔者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研报翻车”案例屡屡见诸报端。

比如,去年10月,某券商研究员制作并发布研报《天干地支在择时中的应用初探》,其中竟包括“天干地支在A股择时中的实证探索”等内容,宣传可以利用天干地支分析股票市场走势。该研报随即引起网民群嘲。随后,该分析师和所在券商受到当地证监局处罚。

除了所谓的“干支炒股”研报外,还有券商研究员发布了更加“雷人”的“五行炒股”研报——2022年3月11日,深圳证监局发布了对某券商研究员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该决定披露:“研报内容中,该研究员将股票按五行属性分类进行分析预测,且对行业、市场的评论意见不审慎,投资建议不具有合理依据”。

对于初入股市的散户投资者而言,想要凭一己之力从4000多只股票中筛选出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难度系数不可谓不大。相较之下,机构的资源更广、搜集的公开信息更全面、分析师数量更多且更为专业,覆盖的行业及公司也自然更加广泛。因此,通常而言,机构发布的研报相较于投资者通过个人平台发的股评,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服务性。

然而,近年来随着“翻车研报”“奇葩研报”不断面世,让机构研报的专业色彩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股民甚至发出调侃:“研报一出,股价必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究其原因,在机构数量日益庞大的研报市场,一份经过分析师沉下心来精心调研的优质研报虽然仍属稀缺品,但同时也有大量平庸之作,甚至出现了很多对行业并无细致研究的粗制滥造“伪劣品”,它们的滥竽充数加剧了供大于求的竞争,研报要获得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认同并不容易,分析师为此便纷纷在研报标题和投机取巧上做文章,希望借此抓住买方机构的眼球。

除了“干支研报”“五行研报”等一系列“奇葩”案例外,更加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机构和分析师为了“蹭热点”“炒概念”而不择手段,社会上有什么新热点,研报就强行搞“拉郎配”。甚至出现研报中涉及的上市公司亲自“打脸”研报的现象。

笔者也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研报乱象,监管屡屡“出手”。文章开头提到的上海证监局此次处罚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研报翻车”事件发生之后,绝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桩笑谈来看,而应该切实加强监管,做好奖优罚劣,以此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也只有通过不断推出真实且具有高质量的研报,才能更好地提振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标签: 上海监管局 券商机构 券商研究员 切实加强监管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