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来源:春城晚报 时间:2022-05-11 11:07:50
前些年,各地小学出台下午3点半放学的规定后,产生了“3点半难题”: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产生冲突,不是孩子没人接,就是接回去也不知怎么安排剩余时间。于是,在学校周边小区开设的为小学生提供餐饮、休息服务的“小饭桌”,就成为家长的刚需。近年来,“小饭桌”在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功能也不断丰富,如今绝大多数“小饭桌”已变为集辅导功课、教育孩子、提供餐宿服务的综合体。
然而,“小饭桌”在服务学生、家长的同时,问题频出。“托管老师”、厨师和经营者体罚、殴打学生的新闻屡见不鲜。此外,由于人员高度集中于狭小区域内,“小饭桌”成为疫情防控、治理噪音污染、调解邻里纠纷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小饭桌”的问题之所以频繁被曝光,往往与监管缺位有关。看似多个部门都能监管小饭桌,但实际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加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让“小饭桌”成了监管盲区。银川“小饭桌”的“老师”殴打小学生事件,就能佐证。
该“小饭桌”负责人称,涉事“老师”是在该处“实习”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事发后已被辞退。对于实习生是否有资格照料孩子、“小饭桌”又是否有资格辅导学生作业的问题,银川市金凤区教育局回复称,“小饭桌”没有《办学许可证》,不受教育局监管;银川市金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复称,确保“小饭桌”的食品安全是其职责,但对“小饭桌”工作人员辅导作业的行为不作监管。于是,在该起事件中“小饭桌”成了监管盲区。
“小饭桌”的从业人员是否符合上岗条件?学生吃饭、休息、学习的场地能否达标?开展辅导功课这类属于教育培训范畴的业务是否能得到主观部门的审核?对于“小饭桌”的经营行为,教育、食品、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负有管理责任,但“小饭桌”还是屡屡出问题。
那么“小饭桌”问题将如何“由乱变治”呢?我认为,应该结束“多龙治水”的管理局面,建立协调机制,或由某一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开展综合执法,进行集中检查、统一治理,让市民知道“小饭桌”出了问题该去找谁。
“小饭桌”的规模普遍不大,但每一个孩子背后都牵涉着一个家庭,希望“小饭桌”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走上规范化、良性化的发展道路,让学生和家长安心。
上一篇:“辛巴燕窝事件”后,河南省消协起诉辛巴团队 要求永久封停账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