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门前三包共治联盟”启动 商户“门前”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街区

滚动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1-09-26 13:42:19

近日,传统“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升级版——“门前三包共治联盟”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正式启动。自此,商户“门前”的范围从“一亩三分地”扩大到了整个街区;商户“三包”的内容也从卫生、绿化、秩序拓展到了方方面面。此举的目的,就是引导广大商户破除边界壁垒,共同履责、互相监督,“把店门口当作会客厅来收拾。”

“门前三包”是个颇具年代感的词,在当年是领先全国的创新。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城与日繁荣,治理矛盾也在叠加发酵。继续靠政府部门大包大揽既不科学也不实际,到底怎么填补这个力量缺口?1982年3月,八里庄办事处发动朝阳路沿街单位“自种门前树,自扫门前路,自设门前物。”次年,“三自”行动升级为“门前三包”责任制,沿街单位对于自家门口“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城市管理也搞承包”,这一思路吸引了全国媒体的目光,更成为其后三十多年来各地整治市容市貌的基本方法。

传统“门前三包”责任制下,沿街商户“各扫门前雪”,优点在于快速明确责任归属,方便相关部门“一呼百应”,劣势在于这种“拼图式”治理只能确保市容市貌整个大概其,边界地带容易产生责任盲区,各家也容易陷入“谁是主责”“谁来牵头”的扯皮,有时甚至为此伤了和气。升级后的共治联盟,明确了片区商户皆是责任主体,消弭了邻里界限,每家商铺不仅要对自家门前的事项一包到底,还有义务提醒和监督别人家门口的问题。比如,中午时分,一家川菜馆店员就发现附近凉皮店的门口有顾客留下的餐盒,放在过去可能不予理睬,可如今随手拍个照发到群里,对方被提醒后立马清理。可见,当发现问题的眼睛从一双变成多双,发现问题的能力被大大提高了,商户之间的互动显著增加了。有事互相提醒,难题共同解决,这远比动辄呼叫执法人员上门处置要快得多。这个意义上,“门前三包共治联盟”兼顾了治理的效率和艺术。

在城市精细化治理进程中,基层涌现出不少这样的创新举措。总的来看,至少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基于网格化经验,为地界上的大事小情都找到明确的责任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明确“谁来管”,让哪怕只是一个路牌、一个水坑这样的鸡毛蒜皮也有人张罗处理,权责模糊地带就越来越少。一是在相互协同中持续培育共治理念,激发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城市形象是一个整体,权责界限客观存在,但应无形于所有人心中。从一个小区、一片街区开始,引导更多人跳出自己的“门前”边界,为了整体而主动向前迈出“一小步”。人人齐心协力推动城市整体治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大家都会是受益者。

大城市如何进行有效治理,在全世界都是重大课题。作为超大型城市,北京正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逐步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当年,发源于基层的“门前三包”为很多城市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今天,我们还是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积累更多“北京经验”。这将加速“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建成,成就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可能启发更多城市,助力其抵达自己的美好愿景。

(原标题:消弭“门前”边界把责任一包到底)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崔文佳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