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河南省儿童医院里有一群“博士渔夫” 工作竟是职业饲养斑马鱼?

滚动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9-14 08:51:08

手持一根细如发丝的显微注射针,眼睛注视着显微镜下的斑马鱼胚胎,脚踩着一块脚踏板,利用压力脉冲把溶液,注射进一颗颗直径约为1.6毫米的透明软体球状鱼卵中,每呼出一口气,必须进行一次连续注射。

这是一项显微镜下的斑马鱼胚胎注射实验,实验目的是获得基因突变的斑马鱼样本,进行与人类相关的疾病研究。

这样的实验不在大学实验室,而是藏身于街巷闹市的医院里。

“我们都叫自己‘博士渔夫’,其实就是职业饲养斑马鱼的。”9月12日,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东三街院区儿科医学研究所,斑马鱼研究平台的“渔夫”李纪同博士笑着说,目前实验室和他一样的“博士渔夫”还有王龙飞、马晓翠等人,十多名团队成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在“博士渔夫”的精心管理下,上万条斑马鱼家族成员在不断壮大。

“鱼儿其实很聪明,它反应灵敏,逃脱非常快……”正说着,“渔夫”李纪同拿着一个带有过滤网的漏勺,准备选中“目标”进行实验。

斑马鱼,成体长约3—4CM,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因为全身布满深蓝色的纵纹,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的斑马群,俗称“斑马鱼”。

它不仅颜值高,研究价值更高。因为与人类基因有着近87%的高度同源性,有“水中小白鼠”之称,是人类疾病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模式生物。

走进省儿童医院的斑马鱼研究平台,占地三十平米的养殖鱼房里,三套独立的自动水循环养殖系统上装有大小不同的饲养箱,每个水箱上都清楚标注实验的相关信息。

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乍一看这里像个水族馆。但这里饲养的斑马鱼和水产市场上五颜六色的斑马鱼不同,它们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斑马鱼引进繁育而来。

“养殖系统就是一个生态产业链,从交配、孕育、喂食、饲养全过程都在这里进行。”研究人员周馨魁说,除了养斑马鱼,他们还要饲养斑马鱼吃的草履虫和丰年虾,调节控制水的温度、硬度、电阻等参数,还要设定固定的日常光照时间。“鱼儿也像个孩子,饿了要吃饱、睡觉要关灯,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它们在实验室能大规模繁育。”

“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李纪同说,这是养殖斑马鱼的优势,但“养鱼”并不是博士渔夫们的主业,真难的是技术含量更高的研究实验,想要实现成果转化更是异常艰辛。

作为模式动物,斑马鱼可以和多种人类疾病建立相对应的模型,从而进行相应研究,如肿瘤、眼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研究价值非常大。

比如在斑马鱼体内植入人类肿瘤,建立斑马鱼—人类癌症移植模型,就能帮助癌症患者筛选药物;在斑马鱼身上得出的水质监测结果,多数情况下可能适用于人类;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分析还能进行运动障碍、抑郁症、孤独症等疾病研究。

儿科医学研究所斑马鱼转化医学创新平台主任张耀东博士说,省儿童医院儿科医学研究所的斑马鱼实验平台于2019年10月搭建,平台下能进行斑马鱼显微注射、行为学分析、心电图测量、心率血流测量分析等相关实验,科研相关设备总值约3000万元,平台内的硬件设备配置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国关于斑马鱼的科学研究也就是最近这10年,2011年,“斑马鱼模型和技术研究”被列入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我省的斑马鱼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

近两年来,省儿童医院斑马鱼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已建立多种遗传疾病基因敲除、肿瘤异种移植、缺氧脑损伤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斑马鱼疾病模型等,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较好地协助完成了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科研来源于临床,也将服务于临床。搭建多学科的斑马鱼研究平台,促进医教研紧密结合,将汇聚起更多优质人才、成熟团队、先进科技力量,更好为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说。(记者 李倩)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