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23-05-24 14:09:42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最受关注的两个品种,纯碱和白糖,走势较为分化,纯碱期货走出10连跌,白糖期货价格却是创了6年来新高。”大宗商品交易员李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5月23日,白糖期货高开高走,2309合约最终报收于7122元/吨,创下2016年12月以来新高,当日涨幅达2.08%,全年涨幅达25.65%。5月24日,2309合约小幅回落,截至午盘收盘,跌0.24%。
糖价持续走高,一些上市公司股价也随之大涨。5月22日,中粮糖业、南宁糖业双双涨停,5月23日,南宁糖业继续逆势大涨,收盘涨超4%,但中粮糖业却出现回落,跌幅1.98%。业内人士表示,不同糖厂之间的利润涨幅预计有较大分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国内白糖市场走势,有机构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常常看到现货拉着期货上涨的一幕。背后有何原因?
“厄尔尼诺”发生概率超90%
今年以来,糖价上涨与境内外白糖减产有关。“2022/2023年度,几大主产国均有产量不及预期的情况,其中印度产量预计不足3300万吨,低于榨季初期预计的3650万吨,产量的下调导致可出口食糖的削减,出口量降至600万吨的水平,低于市场此前预计的1000万吨。”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印度产量和出口出现缩减后,泰国糖能否稳定供应变得关键。但是,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称,2022/2023年度榨季,泰国甘蔗压榨量为9388万吨,低于市场预计的1亿吨,难以弥补印度减产后的缺口。此外,欧盟由于受到能源价格上涨、夏季不利天气以及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也出现下滑。
“国内方面,由于广西的大幅减产,我国产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5月农业农村部更新了产需预估,目前2022/2023年度中国食糖生产全部结束,再次下调对产量的预估至896万吨,同比减少60万吨。”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称。
由于几大主产国产量下调,5月22日,国际糖业协会(ISO)表示,协会大幅下调了对2022/2023年度全球食糖的过剩量预期,从2月预计的420万吨过剩调整至过剩85万吨的紧平衡状态。而对于2023/2024年度榨季,欧洲种植进度延迟、甜菜继续饱受病虫害影响;“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增加,新季主产国产量或继续不容乐观,这意味着全球供需平衡表的容错率进一步降低。
近日,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宣布,今年8月“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暖期)出现的可能性超过90%。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估计,2023年有50%的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据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型态,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相关,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业内人士表示,当太平洋急流向南移动时,风将暖水向东推进。这将使全球气温整体上升约0.2摄氏度。“厄尔尼诺”也会导致亚洲地区出现干旱,进而导致印度和泰国新季甘蔗生长情况不佳、糖产量下滑。
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表示,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巴西会出现降雨过多的情况,尽管今年巴西丰产预期较为强烈,但是一旦降雨过多或导致甘蔗含糖量降低、糖厂压榨进度放缓。如果巴西6—9月降雨过量,巴西港口拥堵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进而导致巴西糖无法及时流入市场;2023/2024年度欧盟地区种植总面积预计有所增加,但由于种植环境不佳,研究机构普氏将欧盟+英国的糖产量预估下调37.4万吨至1652万吨,该地区仍是一个净进口地区,在供需平衡表紧张的背景下,价格可能会在1000欧元/吨的高位得到支撑。
内外价差仍存修复空间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西城区某物美超市,原本以为糖价高涨也会带动超市内白砂糖价格上升,但现实情况是,超市内的糖价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涨。
一位在超市购买白砂糖的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并没有感受到糖价发生大幅上涨,以古松的绵白糖为例,一袋1千克的甘汁园绵白糖售价13.8元,买一两袋也不觉得贵。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超市端的白糖属于最后的零售终端,一般来讲,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很难直接让零售消费感受到,白糖就算从5600元/吨涨到7000元/吨,零售价格一包糖涨2元或者3元,由于价格低而且不是需求很大,终端消费者很难感受到糖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随着糖价大幅上涨,国内外糖价逐步出现价差,而国内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相对强势。
云南某白糖贸易商李先生表示,郑州白糖期货价格再创新高,一方面,当前外盘回调幅度有限,进口利润仍然深度倒挂,内外仍有价差修复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大幅减产,现货紧张,而释放储备的消息已初步被市场消化,因此近期常常出现现货带着期货走的情况。
国内外白糖价格已经出现差价,会对国内糖价产生什么影响?对此,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表示,2022/2023年度我国糖产量896万吨,食糖消费预计在1560万吨—1580万吨,产需缺口在660万吨—680万吨的水平,在扣除糖浆和预拌粉等糖源的补充后预计缺口仍在540万吨—560万吨的水平。因此,需要进口糖进行弥补,2022/2023年度榨季,截至4月累计进口食糖278.83万吨,同比减少40.29万吨,降幅12.63%,即当前仍有260万吨以上的进口需求,但目前50%关税的配额,巴西7月船期的进口成本已经飙升至8500元/吨的水平。因此,加工糖进口意愿不佳,数量偏少也印证了当前进口糖难以进入市场弥补缺口,继续加重由于广西减产导致的国内现货紧张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预测,这种进口偏少的趋势预计还会延续,巴西4月的出口量偏低,从UNICA统计来看,目前4月发往中国的糖不足1万吨,考虑到1—2个月的船期,至少5—6月我国的进口量很难看到巨大的增量,预计还是处于历史偏低的水平。因此从定价权的角度思考,未来国内糖价的定价核心在于外盘,也就是内外价差的修复需求。
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称,近期洲际交易所原糖期货价格从最高点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当原糖现货价格在27美分/磅(用6.9的汇率计算)时,50%关税的进口成本在8500元/吨附近,如果原糖现货价格跌至25美分/磅,进口成本仍在8000元/吨附近,进口糖仍深度倒挂,国内现货紧张的背景下,原糖价格处于23美分/磅以上(进口成本7300元/吨—7500元/吨附近)时,内外价差有修复的需求。
机构:现货拉着期货涨或持续
糖价上涨对产业链上下游有着较大影响。从糖产业链来看,上游有甜菜、甘蔗等糖料种植企业,中游有白糖、红糖等糖料加工企业,下游有糖果、饮料、酒精等糖料需求企业。
糖价持续走高,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也随之大涨。
有观点认为,白糖行业中上游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甚至一度亏损,受糖价持续走高的影响,糖厂出现了久违的利润增长预期,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发生上涨。5月22日,中粮糖业、南宁糖业双双涨停。5月23日,南宁糖业继续逆势大涨,收盘涨超4%。但中粮糖业却出现回落,跌幅1.98%。
对此,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糖现货价格高涨并有概率继续维持高价的趋势,对于国产糖厂来说,利润空间远高于前几年,但是不同糖厂之间利润的涨幅预计有所分化,这取决于各自的销售策略和制糖成本。
“今年榨季初期,一部分糖厂因不看好今年的糖价,销售了比例较大且价格较低的预售糖,那么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或低于平均水平;对于加工糖厂来说,当前的局面不一定会带来丰厚的利润,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因为当前进口成本仍高于国内现货价格,一些企业面临进一船亏一船的局面,若原糖库存又偏低,那么经营情况或更加不乐观。”广西南宁某糖厂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高糖价对于白糖的销售是否会造成影响?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515万吨,同比增加71万吨,增幅16%。全国累计销糖率57.4%,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甘蔗糖454万吨,销糖率57.6%;销售甜菜糖61万吨,销糖率56.1%,销售数据良好。
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对记者表示,接下来半年,将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库存逐渐被消化后将有补库的需求,若原糖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此外正规渠道进口糖难以进入市场,那么短期将存在供需错配的可能性,下游被迫接受高价糖,但是风险在于若糖价持续高涨,或引发糖浆对于白糖使用的替代。
“白糖价格继续创新高,白糖的替代品会出现,而最大的替代是淀粉糖中的果葡糖浆,主要添加在饮料中,2015年四季度糖价涨至7200元/吨高位,果葡糖浆应用在饮料中,对白糖的替代已经非常充分。不过,从今年看,现在的替代产量还不大,据了解,大概有40万吨左右。原因一是,配方更改需要时间,二是中小企业选择替代的机会大,大企业品牌追求口感,替代量预计不会再次大幅增加。”中原期货分析师王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针对白糖后期价格走势,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表示,虽然巴西开榨原糖迎来季节性回调,但在榨季初期难以形成巨量的出口,叠加未来仍有堵港的风险,短期全球贸易流紧张的趋势延续,“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在增加,新季全球食糖供需或仍维持紧平衡的状态。
“在国内减产和外盘高企的背景下,国内白糖市场情绪高涨,尽管原糖出现回调,但是25美分/磅和27美分/磅的原糖,对于郑糖修复价差的逻辑没有本质的区别,产需缺口仍然难以通过进口糖进行弥补;释放储备的消息初步被市场消化,现货紧张的基本面仍然维持,预计未来我们将常常看到现货拉着期货上涨的一幕,因此操作上可以尝试逢低做多2307合约和2309合约;但是政策总是捉摸不透的,谨防郑糖持续高位后再次爆发的政策利空。”中信建投期货软商品团队称。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