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来源:东方网·东方快评 时间:2023-05-24 11:06:44
(相关资料图)
密聊猫、纸飞机(Telegram)、蝙蝠、事密达、海鸥……近日,这几款加密通讯软件频繁出现在各地警方公开发布的通知中,各地家长被要求检查孩子手机中是否装有上述软件——这些软件被指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5月21日澎湃新闻)
诚如报道所言,当涉事未深、懵懵懂懂的未成年人遇到具有“阅后即焚”、毁灭证据功能的所谓密聊软件,可能很容易就被它的小众、私密特性所深深吸引而偷偷下载使用,但是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落入它们精心伪装的骗局陷阱之中。
这样说并非耸人听闻,因为在单纯的孩子们看来,也许只是觉得这些加密通讯软件很酷、很好玩,可是在那些无孔不入的不法分子眼中,这类软件恰恰为他们“网络钓鱼”提供了天然的伪装和绝佳的机会。试想,对犯罪分子来说,还有什么能够比像加密软件这种便于隐藏身份、全身而退更令人兴奋的作案条件呢?
因此,虽然不能说这些各式各样的加密通讯软件就一定是“犯罪工具”,但是起码在这里形成了一种难被监管的灰色地带,为各种网络犯罪提供了很好的犯罪土壤和身份保护。特别是对于认知有限,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这里更是充满着各种不良诱惑和未知风险。
由此可见,这些“见不得光”的密聊软件对未成年人来说利大于弊,或者“少儿不宜”。
现在,警方显然已经发现了密聊软件对于未成年人的现实危害及威胁,这说明已经有具体案例发生。日前,南京市公安局就提醒,未成年人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在密聊软件上通过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使其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甚至犯下“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此同时,福建福州、甘肃兰州、广西、山西等地警方也分别发布了类似通知,要求家长检查孩子手机,若发现上述软件立即卸载。
对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并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防止他们落入密聊软件背后不法分子的圈套。
然而,只靠家长去“查手机”显然还不够。一方面,这种手机应用可能被孩子伪装和隐藏而蒙混过关,另一方面,他们还可能和家长玩“躲猫猫”,这边删、那边下,又怎么办?归根到底,还要从源头和全过程入手,首先对这些非法应用程序严密监控、及时查删、封禁,其次要对提供下载的第三方依法严查,斩断其隐秘传播链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们免受其害。
标签:
上一篇:专家共话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