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22-03-31 10:27:39
南方丝绸之路经千载而弥久,一曲驼音照映现实,留存千年开放底色。2022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迎来挂牌五周年。五年春华秋实,其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铁路枢纽为核心的片区,充分展现了自贸试验区身为“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担当。
数据显示,2021年,青白江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9.21亿元,同比增长12.96%,在9.68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上,自贸建设成果斐然,连续两年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工作评价中排名靠前,蝉联“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先进集体”。通过广泛布局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青白江片区近五年外贸进出口额、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37.9%、49.29%。
创新: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
围绕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青白江片区形成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全面完成115项改革试验任务,形成108项改革创新经验,其中15项获国家部委认可或推广,21项获国家部委支持作为先行先试政策,以全国首创多式联运“一单制”、首创中欧班列集拼集运、首创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改革等多项创新举措,开拓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高地。
“通过整合物流资源、金融资源,将多式联运‘一单制’作为跨境贸易的主要议付单据,从而逐步推行贸易方和金融方都认可的‘一单到底’与‘一票结算’模式。”成都国际陆港运营公司多式联运部部长刘志表示,成都铁路港枢纽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通过多式联运“一单制”形成了进出口企业、银行、港口之间标准化、规范化运营流程,加速了各个业务节点的流转效率,实现各方信息交互和验证的高效化,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了贡献。
在成都市营商环境测评中,青白江区已连续两年综合成绩排名位居全市前三。据悉,青白江区目前正积极实施自贸试验区商事登记确认制,全国首创准入准营系统集成改革,首推“无感申报”模式,将传统的企业填写式审批模式转变为企业阅读式审批模式,减少60%以上的填报项,并创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45个工作日。同时搭建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智能辅助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制作规范统一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有效提升了企业工作效率,助力企业减少违法违规风险。
提质:多元并行破除“蜀道难”
“西进欧洲、南拓东盟、东连日韩、北上蒙俄”,成都国际铁路港构建了广阔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铁海联运大通道,以成都为主枢纽连接境外69个城市和境内25个城市,有效破除“蜀道难”的问题。
通过叠加多重平台功能,青白江区实现外贸由纯生产型向贸易型为主、生产型稳步增长的结构模式转变,贸易往来目的地拓展至共建“一带一路”的8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5万余家贸易和生产制造企业。
随着链接全球的开放体系加速形成,深化班列合作成为趋势,其中成渝合作打造的中欧班列(成渝)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围绕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以中欧班列(成渝)建设为引领,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在价格共商、境外资源共享、开行数据统筹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推动中欧班列有序良性发展。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超4800列,占全国比例超30%,运输箱量近40万标箱,回程占比超50%,开行线路通达欧洲超百个城市。
“截至目前,成渝两地通过中欧班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000亿元。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深化合作之余,青白江区同步优化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班列运营平台内部决策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多平台功能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实施运力分配,推动实施多元化班列产品开发,稳定运行跨境电商、大宗商品等运贸一体化专列。
成都国际铁路港“身兼数职”,功能突出且带动作用明显,2021年1月,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43.4亿元,同比增长15.6%。综保区通过聚焦国际物流分拨、保税加工、国际贸易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供应链管理企业形成区域总部,并推动打造国际贸易产业园、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亚蓉欧国家(商品)馆等特色产业集聚空间,奋力开启新一轮征程。
(代 磊)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