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2-03-15 14:38:51
日前,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公布,鄄城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申燕被评为服务标兵。
“回想起20多年来文化下乡工作的情景,甜酸苦辣俱全。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鄄城县广大文化工作者。”申燕感慨地说。
参加工作之初,申燕成为县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繁荣群众文化工作。“初出茅庐”的她在面对复杂繁琐的工作时,干劲十足又倍感压力。为尽快熟悉工作,她认真学习政策文件,虚心向同事请教。27年里,她扎根于传播文化的沃土之中,她也由一棵“萌芽”,成长为一名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有独特见解的“资深”文艺工作者。
多年来,申燕秉持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非遗”推广、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艺术节筹划等工作。
申燕告诉记者,去年,鄄城县文化馆将省级非遗《担经》改编成广场舞《踏着幸福向前走》,并在全县17个镇街进行培训,申燕担任什集镇广场舞队的培训老师。
培训的那段时间,镇里的广场便成了申燕的“讲台”。每天她都会早早来到广场,在学员集合完毕后,开始一天的教学。从每个肢体动作到每个细微表情,申燕都会反复展示给学员们看。
连续几天下来,她的嗓子哑了、腿肿了、胳膊疼得抬不起来,但她依旧坚持“授课”。申燕的这股韧劲儿也“传染”给了学员们,她们都拼了命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年的鄄城县广场舞大赛中,《踏着幸福向前走》成了大赛的焦点,什集镇广场舞队凭借此舞蹈一举夺冠。
由于申燕长期服务于基层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文化工作经验。她时常协助单位组织、策划、辅导和参与文化“三下乡”演出。组织活动时她是工作人员,活动开始后她又变成了演员,登台参演各种节目。申燕告诉记者,正是那个时候的演出锻炼,为她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群众艺术有别于高雅艺术,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让群众作为舞台的‘主角’,把舞台留给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申燕说,因此,每一次文艺下乡节目她都会精挑细选,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百姓身边,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也在逐年增多。”申燕说,村民们对文化的渴望和需求,让她觉得文化“三下乡”工作很有意义和成就感。去年,鄄城县文化馆共送戏下乡560余场次,覆盖全县行政村,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
近期,鄄城县一年一度的“农村文化艺术节”进入了紧张排练阶段,这段时间是申燕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每个节目的每句台词和每个动作,我们都一遍遍地过,目的就是把最好的节目和最佳的表演状态呈现给群众。”申燕告诉记者,已经连续举办11届的“农村文化艺术节”每届有十几个节目,涵盖了歌曲、戏曲、舞蹈、坠子、武术等类别,这些都是他们在数百个节目中挑选出的最具代表性、最贴近群众“心窝”的作品。
“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成了常态。有时候做梦都在给演员纠正动作。”申燕笑着告诉记者,但看到群众对艺术需求的日益增长,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感到非常欣慰。“这些只是我们平时工作的一部分,无论哪个项目都不是某个人单独完成的,靠的是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的齐心协力。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很自豪。”申燕说。
上一篇:北京全市已暂停校外培训机构培训 加强中小学师生健康监测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