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全国唯一的旱地麦种质资源库为何落地于洛阳?

要闻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7-20 09:14:12

洛阳农林科学院旱地麦种质资源库

让小麦像沙漠植物一样抗旱耐热

“洛旱1号”小麦

是资源库里最珍贵的品种之一,利用这个品种培育出了很多抗旱小麦新品种

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高海涛介绍旱地麦种质资源库情况。

高标准良田小麦高产不稀奇,以往“靠天收”的丘陵地小麦也能高产,你相信吗?

洛阳农林科学院依托旱地麦种质资源库,数十年来专注培育研发系列抗旱小麦品种,其中,“洛旱22”就曾创下千亩示范方亩产519.5公斤的高产纪录。

7月14日,记者来到洛阳农林科学院,探寻抗旱小麦抗旱耐热的科技密码。

全国唯一

在洛阳农林科学院办公区西南角,有一栋三层楼房。用遥控器打开最北边的一个卷闸门,看到两个房间。进入靠右的房间,冷气逼人,暑气顿消。

“这里是全国唯一的旱地麦种质资源库,目前存放各种旱地小麦材料共4400多份,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该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高海涛介绍。

这个“全国唯一”,为何落地洛阳?“这得益于洛阳农林科学院在培育旱地小麦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显著成果。”高海涛介绍,良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增产作用可占40%以上。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因此,原农业部2014年拨款550万元,在洛阳建设旱地小麦育种创新基地,同时建设旱地麦种质资源库。

旱地麦种质资源库启用时间不算长,却珍藏着很多宝贵品种。

高海涛从储存架上拿起一个小袋介绍,里面保存的是“洛旱1号”小麦,也是资源库里最珍贵的品种之一,利用这个品种培育出了很多抗旱小麦新品种。

据介绍,资源库里保存有聚合抗条锈病、抗白粉病等多种抗性的材料,还有300多份来自欧美地区的抗旱小麦材料。

旱麦之源

水资源匮乏的北方,抗旱能力是影响小麦和玉米等旱地作物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小麦抗旱耐热改良迫在眉睫。

“资源库保存的材料,都是经过鉴定的抗旱耐热种质,其中蕴藏丰富的抗旱耐热基因资源,可供小麦育种专家按需选择利用。”该院副院长刘瑞芳说,“资源库对全国所有育种专家开放。只要需要,随时都可以提取材料。”

事实上,选育抗旱耐热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是抵御逆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丘陵地区小麦增产、农民增收的梦想。洛阳农林科学院依托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培育出大量小麦抗旱新品种。

该院小麦研究所以高水肥品种“周麦16”为母本、抗旱品种“洛旱7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出高产稳产、抗旱、抗倒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22”。该品种具有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潜力,通过国家审定后,在生产中得到种子企业和种植户的普遍好评。

该院选育的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旱6号”,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旱地小麦推广品种。该品种2015年曾创下平均亩产653.9公斤的纪录。

旱棚驯麦

在试验田里,记者看到5个折叠式大棚,这就是旱棚。每个棚占地3亩左右。目前,3个棚收麦后空着,2个棚种有玉米。

这些旱棚主要干什么用?

“主要鉴定农作物的抗旱性。”该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学品说。

如今不是小麦生长季节,这些折叠的大棚露天敞开,任由雨水浇到地里。等秋收后棚里就会种上小麦。从播种到收获,长达7个月,这些大棚里的小麦要接受干旱的煎熬。

“棚里的小麦整个生育期都不能接触雨水,更别说进行人工灌溉了。”张学品说,“只有确保没有一滴水落到田里,才能选出最抗旱的小麦品种。”

正因如此,相对于其他大棚的高产、高效,这里的大棚可谓低产、低效。今年5个大棚共种植小麦品种70个,平均亩产仅100公斤左右。

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小麦生产已经实现“十八连丰”,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田不少,但全国小麦的平均亩产只有390.9公斤。

“这是由我国农田及小麦品种现状决定的。”高海涛说,以我省为例,每年小麦播种面积8500多万亩,其中虽然有6910万亩高标准良田,但还有1600多万亩中低产田。在丘陵地区种小麦,如果没有水浇条件、选的不是抗旱品种,就可能产量很低或者绝收。而市场上,适合高产田的高产小麦品种很多,适合中低产田的品种却较少。

“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巨大。要挖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培育出更多更耐旱耐热的小麦新品种。”刘瑞芳说,或许有一天,小麦能像沙漠植物那样耐旱。(记者 李运海 赵一帆)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