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3-03-28 16:23:54
【资料图】
“目前的‘婆婆丁’批发价一斤能卖10元左右,最初收获季节的价格能翻一番。”3月28日,在延寿县玉河镇长胜村村民李海英家,刚刚从水稻育苗大棚里收获的“婆婆丁”铺了一地,三五村民正坐着马扎,一边聊着天儿,一边挑拣着“婆婆丁”鲜叶。
现年54岁的李海英高兴地告诉记者,她们都把蒲公英叫作“婆婆丁”。她利用水稻育苗大棚种植“婆婆丁”已经有6个年头儿了,360平方米的面积每年都能带来5000多元的效益。
据了解,长胜村村民多以务农为生,但人多地少,单靠土地讨生活,已无法满足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多年前,当看到野外蒲公英长势比较好,村党支部书记王丽波便打起了利用水稻育苗大棚发展蒲公英种植的主意。
如今,在玉河镇长胜村,像李海英一样种植蒲公英的村民已发展到13户,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16栋大棚,仅蒲公英种植一项年可带动村民增收40000余元。
走进村民周丽娟家的育苗大棚内,一株株鲜绿的蒲公英生机盎然。“我家这栋120平方米的大棚,也能卖到1800元左右。‘婆婆丁’收获后,还可种植香菜、生菜、茼蒿、苦菊等一些小菜,除了自给自足外,也能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周丽娟一边除草一边说。
“目前,制约蒲公英种植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销路问题。”王丽波介绍说,虽然初春的蒲公英市场供不应求,但每到夏秋季节,野外的蒲公英更是备受青睐,当地群众争相采摘这种“绿色食品”,而此时大棚内绿油油的蒲公英却无人问津。
相关资料显示,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生吃、炒食、做汤。同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亦被誉为“药草皇后”。
“长胜村的蒲公英种植模式,是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一村一品’、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尝试。”延寿县玉河镇副镇长仲宪双表示,未来将“复制”“粘贴”长胜村的成功种植经验,把全镇水稻种植户的育苗大棚都利用起来,通过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方式来发展庭院经济,带动更多的农户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逐步形成集蒲公英开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让蒲公英这一天然“养生菜”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宝”。(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