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23-01-10 11:42:43
文/陆肖肖
2023年1月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暨第十六届金蝉奖颁奖盛典”揭晓获奖名单,协鑫科技凭借其优异的公司治理能力荣获“2022年度优秀上市公司治理奖”。
据了解,华夏机构投资者年会暨金蝉奖颁奖盛典创办于2007年,是华夏时报社作为中央级主流财经媒体,发挥自身在财经领域、资本市场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打造的年度财经思想盛会及金融品牌评选活动。每年岁末,华夏时报社将解读一年财经热点,展望未来发展方向,评选年度最具实力金融机构。活动在业内影响力巨大,素有“财经奥斯卡”之称。
【资料图】
回归科技创新的初心,建立科学有效管理机制
作为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是衡量企业治理的最重要的标尺。协鑫科技凭借着在硅料、硅片领域的绝对技术优势,2022年大放异彩,在光伏企业中成绩居前。
2022年上半年,协鑫科技收入为人民币153.2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74.1%,其中多晶硅收入人民币68.83亿元,硅片收入人民币62.75亿元;毛利约人民币73.35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02.4%。
2022年三季度,协鑫科技多晶硅产品供不应求,产销两旺,多晶硅产量约26101吨(未含联营公司棒状硅产量约16187吨),其中颗粒硅产量约11677吨,棒状硅产量约14424吨,硅片产量约11吉瓦。前三季度,协鑫科技未经审核之光伏材料业务分部利润约127亿元。
从“保利协鑫能源”到“协鑫科技”,更名也为企业赋能了更多的科技色彩。2022年2月21日,公司正式更名为“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充分呼应了公司回归科技创新的初心。更名后公司以崭新的企业形象,全面提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在战略上,协鑫科技聚焦低碳低耗的FBR颗粒硅技术,并向上游延伸布局高纯纳米硅,始终关注能源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深耕光伏材料端的研发及制造,旨在成为行业技术最先进,成本最低,产能最大,碳排放最低,客户体验最佳的硅基材料供应商。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构筑ESG方面影响力
如今,ESG(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理念,正在全世界形成标准与共识,ESG正在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时刻不忘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协鑫科技已经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根据协鑫科技发布的2021年ESG报告,2021年,协鑫科技关注清洁技术机遇,研发投入达10.41亿元,专利申报总数达98件,年度专利权数达99件。公司2021年生产的硅料用于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行可实现碳减排量4467万吨/年X25年。颗粒硅产品取得国内首张国际权威认证的碳足迹身份证。光伏黑科技制造基地建设加速,以“数字协鑫”打造零碳产业园。
社会方面,协鑫科技提供平等多元雇佣机会,员工总数达8863人,注重人力资本发展,员工人均培训课时达102.12小时,员工受训比例达100%。呵护员工健康安全,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达897次,参与公共达22204次,员工职业病0案例。企业治理方面,董事会组成结构持续优化,企业风控合规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启动可持续发展绩效考核试点工作。
另外,协鑫科技近日成功入选MSCI指数,于11月30日收盘后正式生效。流通市值、公司规模、行业代表性、资金流动性等是MSCI纳入成分股的主要标准,此次协鑫科技的入选,充分体现了其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了认可。在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进入高景气区间,行业企业成长性备受关注。
战略聚焦颗粒硅,加宽企业护城河
插上科技翅膀的协鑫科技,在技术上更是一骑绝尘,颗粒硅的低成本、低碳排放已成为协鑫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
颗粒硅无论是从能耗、成本、品质方面,全面领先行业。颗粒硅的反应原理简洁高效,工艺即决定了其低耗基因。硅烷流化床工艺仅需三步流程,去除了精馏、尾气处理、破碎整理环节,单次转化率高达99%,降低生产电耗超75%。低耗工艺实现成本优势,硅烷流化床法简洁高效的工艺流程有效降低单位投资和运营成本,生产端降耗降碳近80%。
另外,颗粒硅单吨毛利超越预期,使得非硅成本领先行业。颗粒硅单位毛利达205元/公斤,非硅成本领先行业一流棒状硅企业。对比行业一流棒状硅企业,颗粒硅成本对电价的敏感性更小,在未来电价持续上涨的大趋势下,成本优势将逐渐扩大。
颗粒硅的低碳属性也已经被验证。颗粒硅关键指标达到N型用料需求,品质得到数据支撑。未来颗粒硅叠加CCZ技术的使用与N型硅片需求的持续提升,将会为光伏产业链带来更大的价值。颗粒硅作为目前市场碳足迹值最低的硅基原材料,其低碳属性已逐步应用于光伏组件端,使用颗粒硅生产的大尺寸低碳组件已获法国碳足迹认证,并将逐步在碳排放认证项目中兑现其碳价值。
在颗粒硅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基础上,协鑫科技的颗粒硅产能释放进展顺利,江苏、四川、内蒙古三省多地区落地执行。目前已规划江苏徐州,四川乐山,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及乌海共5个十万吨级颗粒硅基地;模块化复制快速放量投产,有效助推颗粒硅产能升级;至2022年底,公司颗粒硅实际产能已超12万吨。
编辑:雷洁
上一篇:当前滚动:小摩调查:相比全球经济 中小型企业对自己的前景更有信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