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鱼龙混杂的网络科普中如何辨认真伪?误导和伤害是伪科普的本质

滚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8-25 09:11:59

万物皆可“触网”的年代,不能独善其身的科普也走到了线上,衍生出的短视频和直播,以其轻松幽默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火了,但鱼龙混杂的网络科普中,如何辨认真伪?长则不过一两分钟且碎片化的小知识,能否替代系统的科学学习?

触网

让受众掌握辨别谣言的能力

可以轻松抓住岩羊的黄喉貂、国外海滩泛滥的铠甲虾、像大海倒扣在天上的糙面云……每当“鉴定网络热门生物视频”直播时,都会有众多的网民守候在直播平台前。面对这些并不常见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作为主播人的《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总能以轻松诙谐的语言答疑解惑,同时,也会及时纠正一些网上的谣言和误导。线上频繁的互动,让这个节目成为最热门的网络科普短视频之一。

作为科研机构的中科院物理所,在2014年正式开设了网络科普。高铁内的蚊子会不会被甩到车厢后面、1克核反应物能炖熟多少牛肉……这些贴近生活且喜闻乐见的话题背后,物理所的科普团队用专业的知识解构着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

“这是嘉宝果,我在山上自己种的,特别甜。”集市上,商贩的叫卖引来的不少消费者,也引起了科普爱好者小宁的注意。

“这是提子外面涂抹了一层蜡,并不是嘉宝果。嘉宝果的果实是圆的,而且这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根本无法存活,更不要说种在山上了。”听到小宁分析,消费者纷纷离开了水果摊位。

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点开短视频平台,纷纷触网的网络科普屡见不鲜,少则几万,多则可以破千万的点击量,捧红了众多的科普大咖。

“经常看科普直播,让我受益匪浅,也破解了不少生活中的骗局。”一有时间就泡在网上看科普的小宁说,“通过科普短视频,人们了解到科学家每天的工作。晦涩枯燥的内容也变得生动幽默,浅显易懂,这点燃了大众追求科学的兴趣,也掌握了一些辨别谣言的能力。”

探因

误导和伤害是伪科普的本质

无论是科技单位还是科技工作者,为何会将网络作为科普的新战场?

中科院物理所科普主管毛义元说:“解读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讲解晦涩的科学原理……我们坚持科普工作已经30多年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依靠报刊、电视、线下展览活动等传统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而且网上冲浪纷繁复杂,非专业的科普误导了网民,伪科普和谣言也屡见不鲜。由此,从2014年开始,物理所通过公众号提供图文并茂的科普,2017年上线了科普视频和直播,让科学家站在了科普的最前沿。”

不久前,一则“高铁上的蚊子为什么不会被甩到车尾?”的视频直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讲述者在直播过程中引用了很多物理学公式,来解释蚊子在车厢内收到的空气阻力大于惯性,所以不会被甩到车尾。

毛义元介绍,在这个视频中,虽然物理公式本身没有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解释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阻力和惯性仅是其中一个环节。科学的解释还要考虑到浮力、参考系数,甚至用到流体力学的原理。中科院物理所及时上线了一条权威的讲解视频,引导受众回到科学学习的道路上来。

毛义元说,在网上,类似的误导性的科普可不少,有些离谱得让专业人员啼笑皆非。

为了不让科普谣言占领网络,除了专业机构,一线的科技人员纷纷推出了短视频和直播等线上节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科主任医师赵东兵也是其中之一。他说,“线上医学的营销号太多了。有的博主太业余,一开口就讲错了。对于患者来说,这样的‘科普’带来的不仅是误导,还是对生命健康的伤害。所以,我正式将自己的科普视频发在网上,要将科学的医学知识展示在网络上。”

故事

误信网络错将胃炎当肿瘤

“你当时怎么看的病啊?”赵东兵问。

“感觉胃疼,不敢跟家里人说,就在网上找了一个人。全程挂号、看病都是他带着我做的,药也是他让我开的。找您之前,我妻子还去医院找了当年为我看病的医生,结果发现根本没这个人。”年轻人支支吾吾地说。

“你被骗了,你就是正常的胃炎,吃点儿胃药就好。”赵东兵立刻对年轻人说。

“一位年轻患者的经历让我非常心痛,我也把整个诊疗的过程制作成实录故事,讲解播放给受众……”赵东兵医生回忆,见到这位年轻人时,他非常沮丧,嘴里不停地念叨“我患绝症了。”翻开他带来的资料,诊断证明上赫然写着“胃癌”,可调出他从肿瘤医院做出的胃镜结果看,他只是有些炎症。更可怕的是,这位年轻人已经吃了近一年的化疗药物。

在视频直播的最后,赵东兵特别提示受众:“当患者得知患有肿瘤时非常慌乱,判断力也随之下降。这次的就诊实录,希望患者和家属明白,不要轻易相信医托等非医务人员。”

赵东兵介绍,在抖音账号里开设的名为“医者仁心”的诊疗实录节目,每一期都是经过患者的同意后,才制作成科普素材发到网上。

肿瘤前兆是什么,术后的注意事项……都有详细的就诊实录和视频后的讲解。从去年上线以来非常受欢迎,也获得了数十万网友的点赞。

赵东兵认为,网络科普具有碎片化的特点,直观且短小精干,又能与受众线上互动。它注定与传统的科普详尽的解读有所区别,其目标就是传递科学知识中重要的信息点,而不是全部过程。以肿瘤为例,通过网络科普,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属认清肿瘤,降低急躁情绪,明白就医流程,达到尽快就医的作用。

毛义元也认为,网络科普与传统科普的区别就是选材范围和覆盖群体越来越大。他说:“社会中的热点事件,或是生活中的常见情景,其实都蕴含着很多物理学知识,只是原来通过电视、报刊根本达不到相应的传达效果。”

毛义元发现,网络科普与传统科普并不是对立的。相反,网络科普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传统科普,“比如书店中科普类书籍的占比越来越高,博物馆和科研单位的开放日也越来越受欢迎。现在看来,网络科普确实激发了不少人对于科学的兴趣。”

提醒

网络科普只是走近科学的钥匙

网络科普如此火爆的同时,不少科普工作者也直言,它只是激发兴趣爱好的手段,并不能代替系统的科学学习。

毛义元认为,短小的网络科普只是对生活中一些小疑问的解释和介绍。为了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运用了一些并不恰当的比喻、模拟,但科学知识是严谨的,有架构、成体系,因此网络科普更像是一把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钥匙。

从电视台出镜科普员变身为网络科普员的科普模型师宁原说:“科普的关键是‘普及’。我做一期节目,观众能看到我拿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模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解答一个又一个科学知识。但是每一段视频的背后,是无数的期刊、论文和教材堆出来的。对于一个选题,不同的材料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我就从中找出相同的部分,再做系统归纳。想要达到科普的效果就必须有扎实系统的科学知识来支撑。”

面对网络科普热潮,不同的短视频平台都开启了“科普专栏”,但要获得“直播”的认证也并非易事。记者从某视频平台了解到,直播人要持续发布科普内容,而且内容要稳定且专业。平台对于效果达到要求的直播人逐渐增加推荐,影响力越来越大,稳定的持续一段时间,平台就会给予认证。

一位平台工作人员说:“如果发布的内容不稳定或者内容质量一天好一天坏,科普内容甚至被质疑,那就会降低对创作者的评估,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评估他是否优质。如果是专业领域的人才入驻,比如医生、心理专家、科研人员等,这些人提供身份佐证,相对推荐量会大一些,认证也相对容易。”

(原标题:调查 | 网络科普,靠不靠谱)

(记者:张群琛)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