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8-10 09:56:10
8月8日,坐落在郑州市南关街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走廊上有着别样的“风景”:经过晾晒、消毒后的图书、资料以及陶片文物标本整齐地排列,正等待回归它们的栖身之所。
晒干的书页上,斑驳的水渍印迹是一场暴雨的记忆。7月下旬以来,河南特大暴雨灾害,造成了全省400多处文博单位不同程度的损害。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守好这片土地上的文物遗址,是河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人在,文物在。暴雨期间,全省各地文物工作者坚守博物馆、考古工地、遗址公园,巡查、加固、排涝、清淤,与时间赛跑,与险情斗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援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未遭受毁灭性损害,5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完好,馆藏文物无一受损。
暴雨来袭 与险情赛跑
回想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巩义石窟寺景区的周小红依然有些后怕。
连续暴雨,景区内的积水深及腰部,淤泥沉积厚度20厘米至80厘米。石窟洞窟低于地面90厘米至150厘米,一旦雨水灌入,千年遗迹难以保全。一声令下,全体工作人员冒雨冲到石窟前,肩扛手提,把沙袋牢牢叠放在台阶入口处,阻止洪水。最终,5个洞窟中,只有两个洞窟进水约5厘米,确保这处1500多年历史的人类文明瑰宝安然无恙。
暴雨,对土类遗存是最大的危害。一旦被雨水冲刷浸泡,保存在土层中的文物信息就无可挽回。鹤壁辛村遗址车马坑发掘工地的责任团队早在汛前已完成工棚搭建、沙袋加固等工程,在积水即将倒灌车马坑的紧急关头,他们及时破路挖渠快速排走积水。工地负责人高振龙说,这是保护车马坑的关键一招。
安阳博物馆,雨水渗进了环廊。在文物安全遭受威胁之际,全馆干部职工立即将展厅内的一部分文物撤回库房,封堵文物库房外环廊的雨水管道,力保文物库房、展厅文物的安全。
洪峰过境,威胁着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永济渠浚县段(卫河)的安全。古城门前的云溪桥,洪水冲来的枯树木桩、杂草垃圾在桥口形成壅塞,严重影响泄洪且威胁桥面安全。浚县果断组织人员打捞,疏通壅塞,导走洪水,保证了云溪桥的安全。
以“汛”为令。开封市文旅防汛应急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延庆观、城摞城遗址等多家文物单位现场,进行地面清淤、检查疏通排水设施以及后续安全保障等工作,最终,各级文物安然度汛。
保护文物,河南文物人用行动书写的“中”字,令无数人感动。正如网友所说:暴雨无情,感谢河南文物人,你们一边留住了历史,一边牵引了未来。
争分夺秒 只为重现生机
暴雨初停,积水未消,各受灾文物点开始了紧张的自救和重建工作。
文物遗址修复需要遵循严格的要求。郑州市文物局向文物保护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发出倡议书,号召专业人士强化文物抢险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积极协助文物部门开展受灾情况勘察、隐患排查和加固工作。
8月4日,郑州商城遗址城墙抢修现场,100多位工人正紧急抢修。工人们将清理出的城墙覆土精心地装进白色袋子,郑州市管城区文旅体局文物科科长郑晓旭说,清理出来的土以后还会二次利用。
康百万庄园内涝严重,文物本体不同程度损坏。康百万庄园管理处主任张少锋带领员工第一时间抢险自救,冒雨协调水泵排水,奋战4天4夜,终于将庄园内的积水淤泥清理干净。他们对文物本体建筑隐患逐个排查,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位于巩义市的杜甫诞生窑,由于大雨冲刷、笔架山山体下滑,窑洞出现5厘米裂缝,内部空鼓且向外倾斜。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杜甫故里保护所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找来四根木柱对文物本体进行防护性支撑,防止次生危害发生。
在洛阳,偃师区首阳山街道古城村的考古工地,几台大型抽水泵马力全开,考古探方内的积水抽排已接近尾声;洛阳民俗博物馆修复室,工作人员正抓紧时间修复被暴雨冲刷掉落的琉璃构件和瓦片。经过日夜抢修,洛阳龙门石窟文物无损,讲解员高瑞娜百感交集:“太不容易了!”
民营博物馆也在积极进行自救。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登封窑陶瓷博物馆等很快重新开放。位于郑州西南部丘陵地带的郑商瓷基地因洪水损失惨重,大批珍贵瓷器损毁,负责人李梅花哭着说:“就算拼了老命,我也要把博物馆重新建起来。”
河南文物灾后修复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国家文物局的应急资金来了,省政府的应急资金来了,社会各界的救援物资也来了,经过紧张的修复与环境整治,河南文物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坚守中反思 系牢文保安全绳
8月7日,登封王城岗遗址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头顶遮阳帽、身着防晒服、戴着口罩,用手铲细心地刮着层层泥土……平静的考古工地,让人难以想象暴雨时的情景:雨水倒灌,冲毁了部分发掘区,探方内积水深1米。
秩序渐趋如常的背后,这场特大暴雨带给河南文物人的冲击远远没有过去。在与洪灾的斗争中,既有“人在文物在”的责任与担当,也有“我实在无法保证全体文物的安全”“周围都是水,挖了排水沟水又能往哪儿排”的无奈与无力。
据省文物局初步统计,暴雨造成文物遗址遗迹受损主要包括古建筑类屋顶漏雨、瓦片脱落、墙体局部歪闪,土城址、土遗址、古墓葬出现保护性夯土滑坡、本体局部坍塌情况,排水不畅、积水、渗水以及文物周边环境受灾给文物本体造成安全隐患等。
受损的文物令人揪心,暴露的问题让人深思。比如,我省文博场馆建设过程中对排水设计要求不高;部分基层文博机构队伍薄弱,一线文物专业人员匮乏;重要的遗迹遗址考古工地,防护大棚、排水渠等设施没有“应建尽建”等。
河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31处。无论是一处房址,还是一块陶片,都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实实在在的见证。
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要尽快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灾后抢险修复保护方案。我们正在邀请多行业专家参与,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文物抢险修复保护导则,进一步系牢文物保护的安全绳,力保中华文化瑰宝永续传承,光耀后世。(记者 陈茁 张体义 温小娟)
上一篇:男朋友介绍份“高薪工作”90后女孩偷渡缅北加入诈骗集团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