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矿坑遍布、满目疮痍的青龙山重披绿装变身“花果山”

滚动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6-08 08:54:30

6月6日,在新乡市郊区的青龙山上,5万多棵新栽的果树顶着烈日,像战士守护着青龙山的生态环境。

去年秋天,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承担起新乡市凤泉区凤凰山矿山公园(青龙山)矿山环境治理二期建设项目。短短数月,原来矿坑遍布、满目疮痍的青龙山重新披上绿装,一座山水辉映的花果山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克服困难 按期完工

凤凰山上世纪70年代之前山清水秀,风景旖旎。改革开放后,凤凰山因石灰岩丰富,矿业企业密布。滥开乱采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植被严重破坏,水土严重流失。附近群众夸张地自嘲:每人一年至少“吃一块预制板”。2002年,新乡市下定决心,在凤凰山地区全面禁止开采,并决定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2020年3月,在国家第三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新乡市总投资1.87亿元,先后对凤泉区凤凰山矿山公园核心区、驼腰山、青龙山等3处矿山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行系统治理。

河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地勘五院”)承担了青龙山矿山环境治理二期建设项目,这是三处治理工程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最大的一处。凤凰山矿山公园(青龙山)矿山环境治理二期建设项目,去年9月12日开工实施,总投资8700万元。

项目治理区域面积大,需要协调范围广,规定施工周期短,实施过程面临诸多困难。施工范围广,协调难度大。治理区域涉及凤泉区、辉县市2个乡镇、4个自然行政村4000余户,通过走访了解,搜集意见,群众的合理意见和要求,纳入到了项目前期设计中。项目有效工期120天,时间紧、任务重。质量安全管控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部每天晚上都要召开项目总结推进会,分析难点,解决难题,攻坚克难。在关键施工节点,项目部投入大型机械设备100余台(套),施工人员多、大型机械交叉作业,分区、分段施工,科学调度,确保了工程按时完工。

科学治理 合理施工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勘五院岩土工程分院院长赵丹介绍,治理工程共分两个阶段进行,充分体现了治理措施的科学合理性。

第一阶段是开展危岩体清理工程,对矿山开采导致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治理,清理危岩体2.4万立方米,回填矿坑及覆表土260余万立方米,修建挡土保水墙2700余米、给水管网2万余米、沥青道路20余公里等,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周边村民、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危害,保障了治理区内道路畅通。

第二阶段是开展覆土绿化工程,全方位进行地貌景观恢复。治理区种植梨树、车厘子、山楂、枣树、石榴树、核桃、柿子树7个品种的经济林58000余株,道路两旁种植银杏、乌桕等观赏树2000余株,抚育区补植补造侧柏1万余株。对因矿山开采而严重破坏的地貌景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恢复,对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

在废弃矿山上栽树,缺土少水,困难重重,如何解决?省地矿局地勘五院副院长李茂军介绍,治理区内土壤瘠薄,且土层主要是石渣及强风化岩,果树种植后较难成活,加上缺乏养护用水,确保绿化苗木成活成为施工的重难点。恰逢附近兴建工程,项目部就协调来大量土方,为青龙山垫上了厚土。没有水源,就在青龙山钻下深井,解决了浇灌难题。

站在青龙山顶瞭望,只见原来的矿坑平整成了坡地,依山造势,弧线优美。去年秋冬季节栽种的果树,纵横成排,绿意盎然。项目区内果树成活率达到了96%,通过后期补种,确保成活率达到100%。

环境优美 乡村振兴

通过项目治理,青龙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消除,又可增加经济林地1145亩,林地抚育补植203亩,修复了地形地貌,恢复了土地功能,生态环境优美,将来花果飘香,将成为周边群众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带动附近群众就业增收的新景区。

地勘五院院长任军旗介绍,青龙山项目,一开始就将矿山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厅局领导多次到项目调研指导,给地勘五院职工以极大的鼓舞,进一步激发了勇做河南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使命担当。

项目治理给附近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也增加了附近群众收入。此次治理区植树近7万棵,带动当地村民近200人就业,在后期管养维护过程中,需要长期投入人力,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项目实施后,按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纯收入来算,至少可帮助周边群众1000余人实现稳定收入。

在治理区域平整后,主要以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主,旨在将青龙山打造为“观光采摘、文化乐园、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园,提升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预计项目实施三年后,治理区年总收入在800万元左右,可以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