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时间:2023-08-15 20:36:10
一、 当我们在谈论猪“周期”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资料图)
猪周期是市场比较熟悉的猪价波动“规律”,四年一度的周期波动在过去被奉为圭臬。我们认为,生猪在过去呈现较为规律的价格、利润和产能波动,其本质上只是一种现象而非“规律”。
猪周期的形成符合蛛网模型。从业者对于利润的过度反馈和产量的滞后是周期形成的直接原因。而猪周期时间长度是由养殖时间(尤其是比较固定的母猪养殖、生产和调整时间)决定的。
二、 基于周期的季节性
2018年以前,我们对于猪价的预期,首先基于周期性,判断当年处于周期的什么位置;再在对应位置的年份下,根据对应的季节性,判断猪价的走势。从而,形成了周期判断为核心,季节性判断为辅助的猪价判断模式。
三、 波动仍在,“周期”消散
过去两年的市场波动显然不在符合四年一度的周期,我们认为驱动“周期”的直接原因和决定周期时长的核心因素都出现了改变。
利润传导导致的产能过度调整在资金的支持下受到抑制,大量投资持续涌入,导致蛛网模型受到冲击。
而养殖技术的革新使得能繁母猪的生产、养殖和调整不再像猪瘟之前那么固定,而是具有较大的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过去能繁母猪的使用胎次在5~7胎,比较稳定,而目前低胎次+高淘高补的模式使得胎龄变化较大)
目前,母猪存栏的波动较小,其对市场行情的总体影响自然减弱,那么行情的重点矛盾也就随之转移。
首先,在产业投机氛围较强的情况下,季节性波动逐步成为市场行情的主要矛盾。2022年下半年的猪价大幅波动中,产能带来的矛盾在7月基本释放,而真正导致超预期高价的则是压栏二育这样的季节性下的投机操作。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产业在大量投资后的出清路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10余年的折旧。在此期间,要使得折旧摊销更低,就需要尽可能提升利用效率,从而就需要多养猪。降成本的手段,最终却造成增加供给的结果,陷入负循环。
四、 产业格局的变化及未来关注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