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2-04-15 13:53:19
沐浴着和煦春风,烟台开发区潮水镇庄官村的红薯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人们趁着天气晴好加紧春耕备耕,田间地头生机无限。正在忙前忙后,汗流浃背的村民刘文告诉记者:“使用海肥以后,肥料用量明显减少,肥效也得到了提高,我一定能够多打粮。”
刘文今年种了20亩地,过去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肥料的选择。“传统肥料也不是不好用,就是总感觉不出什么优势,而且我这些地用量很大,每次光运输就要好几车。”用量大,刘文只能骑着自己的小三轮摩托一趟趟地跑肥料站,费时不说,产量却没有多大的提高。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海洋生物肥料让刘文笑弯了眉毛。“这是我们当地自己生产的,没想到效果比其他的好这么多,我这用量少了,产量反而上来了。”
“海洋新型肥料是安全、优质、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业投入品,作为粮食的‘粮食’,不仅解决了传统肥料在作物抗逆、耕地板结、土壤酸化、减肥增效等方面的瓶颈问题,还凭借产业链与供应链‘双链合一’的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精准构筑产业链上下游。”烟台开发区海洋经济发展局党委委员徐希水告诉记者,海洋生物可分泌特殊而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阔的新型肥料产品开发潜力,基于当地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发展海洋新型肥料产业具备优良的先天条件。
肥料是农耕的基础之一,向海洋要肥料,挖掘海洋宝库,如今在烟台开发区已经蔚然成风。截至2021年底,全区拥有海洋新型肥料及相关配套企业11家,以10%的年均增速实现产值7.2亿元,占据整个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半壁江山。以山东宝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卡力烟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烟台泓源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烟台绿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深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型肥料企业,各自均拥有核心技术,科技人员占比大于30%,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均超过5项,研发投入强度均高于6%。
“2015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我区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985高校专家团队,深耕海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来自于海洋废弃物,通过定向复合技术,实现生产全程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全尺度保留海洋生物中易被植物吸收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加速了海洋环境保护、食品健康安全、海洋与农业的双向碳减排及助力乡村振兴的‘四位一体化’发展。”徐希水介绍,正是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使该区海洋新型肥料产业快速更新迭代,完善的海洋生物科技生态布局日渐形成,年产过百万吨的蓝色新型产能正加速囤积。
“海肥好不好,用了才知道。”采访结束前,刘文告诉记者,他现在有了新期待:“按照现在来算,肥料投入的钱基本不增加,根据地瓜市场行情粗算一下,每亩增加了2000多元的收入,今年我再使使劲,争取来场大丰收!”
标签: 半壁江山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