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22-02-24 10:39:55
初春的沂蒙山,麦苗已蹿出20多厘米高。费县东蒙镇巨庄村村民王立志三天两头下地观察麦苗长势,“我种了十几年临麦4号,对这个品种的脾气比较熟悉,今年刚换了济麦23,得多上心。”
巨庄村有2700多人,人均土地一亩出头,但其中算得上良田的平坦耕地只有1400亩,大多是小麦与玉米轮作。王立志今年50岁出头,在村里是种庄稼的老把式,除了耕种自家的地,还从同村人手中流转了6亩多地,陆续购置了播种机等4台农机。“种了大半辈子地,但省里的专家却说咱种的地不大行,非让我换种子。”王立志回忆起换种之初的情景,直言当时颇有些不服气。
2020年,省农科院开始对口帮扶费县,派出了一大批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沂蒙老区人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支持,该院作物所研究员王旭清被派驻到巨庄村。
王旭清第一次来到王立志的麦地里,简单一交流,就看出了端倪。“老品种用了多年,自播自种,品种已经有些退化了,辛苦半年,小麦亩产也只有1000斤出头,我当时就推荐老王改种济麦23,亩产能到1600斤。”王旭清回忆说,但当时老王直摆手,表示改种新品种心里没底,还是老品种种着踏实。
庄稼人之间的事,总要在田地里见真章。去年麦收结束后,正是翻整土地种玉米的时候,王旭清在村里协调了十几亩地,种下了13个玉米新品种,作为推广良种的示范田。
巨庄村的玉米地过去几年常受锈叶病困扰,严重影响产量。去年,又到了锈叶病高发的时节,有些村民家的玉米遭了病,但十几亩示范田里的玉米,却长势喜人。
“当时我就觉得,这些专家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王立志说。去年冬小麦播种前,王立志找到了巨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立金,表示想试试专家带来的新麦种。8亩庄稼地,种上了济麦23。被事实说服的村民不只王立志,这一茬小麦,改换麦种的足足有200多亩。
除了让巨庄村的良田保持高产,王旭清还在推进一个更大的计划。去年9月,在省农科院的安排下,王旭清开始担任巨庄村的“第一村主任”,力争对该村的农业生产进行系统性提升,破题之举就是让巨庄村的小麦进行订单式生产。
“不同的小麦品种做出的面粉特点各异,强筋粉适合做面包,中筋粉适合做馒头面条。以前村民卖粮食时不作区分,面粉厂收购时就很头疼,因为这会导致同一个时间段做出来的馒头面条口感不稳定。”王旭清告诉记者,当地有一家左三姐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年收购周边村庄的小麦,王旭清的同事龚魁杰就在该公司驻点帮扶。在两人的撮合下,这家公司计划与巨庄村达成订单生产协议,根据公司的生产需求,在巨庄村改种适销对路的麦种。这样一来,公司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村民卖粮的价格也能提升。(高云野)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