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1-03-31 10:21:07
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智慧治污,大数据关联污染源信息,空气、土壤等数据实现全天候监测;智慧治水,高频微波精准测雨,地表降水的信息获取更准确;智慧交通,盘活了热门地段停车资源,有效匹配停车需求,缓解了停车难……实时监测、多方共享,数据联通与整合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水质全天监测
数据综合研判
打开网页,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鼠标轻点“确定”,一张安徽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水系分布图便跃然“屏”上。
“我们眼前的就是黄山市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黄山市环境监测站站长王佩香指着屏幕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已建成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噪声监测点位及土壤监测点位在我们平台的GIS地图上都可以精准定位。”
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安江流域的环境治理,2019年5月17日,黄山市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及数据管理平台项目正式立项。建设内容包括在新安江流域(黄山市境内)干流、主要入河支流、主要湖库和重点水域新建3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站实现了取水、指标检测、数据上传等程序的一体化智能操作,目前,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现有18个自动监测站数据的监控,一旦水质出现异常,平台就会发出预警。”王佩香说。
去年10月27日8时,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显示,率水大桥断面氨氮浓度大幅升高,已超过地表水二类标准。黄山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平台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发送至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屯溪分局。
“好在处理及时,没有对更大范围的水质造成影响。”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屯溪分局副局长何忠保说,“水质自动监测站每4小时就会完成一次水质监测,一天可以上传6组数据到管理平台,我们利用大数据关联附近污染源信息,排查溯源,真正实现了对新安江水质的全天候监测。”
“相比于往常每月一次的手工水质监测,自动监测省时省力,其结果也会更加科学。”王佩香介绍,通过自动监测,每月我们可以将多组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对水质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在江苏江阴,全市建成水气一体的“天网工程”,水质自动监测站覆盖全市主要河道71个断面,乡镇实现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250个行政村安装简易PM2.5站,实施全天候、全时段考核。污染源自动监测方面,目前已建成的纳入考核的联网国控污染源有214家共计288个监控点,其中水污染源191家217个监控点,气污染23家71个监控点。同时完成61家餐饮企业油烟在线仪、42套重金属在线仪的安装、联网工作。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信访企业、废气设施安装用电工况设备,实现对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用电数据、运行工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从技术上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全过程监控,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过程监管。
高频微波测雨
数据实时共享
去年6月15日,江苏江阴遇到了进入梅雨季节以来最大一次强降雨。位于该市水利局的“高时空分辨率微波测雨数据分析与服务云平台”显示,即便是全市性的大降雨,具体分布情况也各有不同:其中降雨量最大的澄江街道,雨量在3小时内达到100毫米,比一街之隔的新城东街道多了不少。
经过与气象部门的会商研判,水利部门认为,如果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水,容易引发内涝、造成城市灾害。
采取措施、精准指挥。平台的降雨大数据实时共享给交通、应急、城管等防汛成员单位。交通部门提前采取灵活的调度措施并及时发布信息,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应急及城管部门对相关区域精准救援……
这是怎么做到的?这要从正在江阴创新试点的“微波测雨解决方案”说起。
测雨新技术,是现代城镇治理中的重要环节。“雨情监测已有多样化手段,如雨量计测站能监测单点雨量,但是数量有限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需经常性维护;天气雷达可以估算降雨强度,但存在覆盖盲区且价格高;测雨卫星虽然覆盖面广,但是时效性较差。”江阴防汛办信息化负责人邹明忠介绍,“微波测雨”是更为精准化的新技术手段。
“微波测雨”利用几乎与近地表平行传播的高频微波进行降雨监测,有效解决了扫描方式和地物影响等问题,因此能够获取近地表降水的准确信息,不仅系统稳定性强、日常无需维护,且时空分辨率高。
记者了解到,“高分辨率降雨监测系统”及“微波测雨解决方案”,从2019年获得江苏省水利厅水利科技项目研究课题以来,已在江阴的城镇、G2高速江阴段等全面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
同时,在浙江杭州下城区,各种“智慧治水”的高科技手段也在被不断尝试。在下城区灯塔社区旁的横河港,全线2.2公里看不到一个值守人员,自吸式水上垃圾收集器将河道里的垃圾都吸纳起来,无人驾驶巡检收集船正在水面上巡检,这条船就像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不停地在河道里来回穿梭,边行驶边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网过来,同时还能兼顾执法取证、自动巡河的功能,实现对水质突变、河岸破损、垃圾堆积等场景自动预警上报,对河道不法行为进行远程喊话提醒。
从去年下半年起,下城区对辖区多条河道推广运用智能监测系统、无人驾驶船只巡检系统、河道垃圾自动清扫系统等。如今,率先试点的横河港,已实现24小时无人监管。
巧用城市大脑
缓解交通压力
对杭州市民赵丹而言,以前每次陪母亲去医院做血液透析都是件头疼事,“母亲患有尿毒症,行动又不便,每次开车送她去医院透析,都要在车流中挤上大半天,而且还不好停车!”
赵丹常去的医院,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市中心湖滨商圈,与西湖直线距离不足400米,周边商场云集,游客众多,交通压力不言而喻。遇到早晚高峰,就诊车辆环绕医院排起长龙,交警部门对此也很无奈。
随着杭州城市大脑的不断完善,解决这个“老大难”,终于在去年找到了突破口。湖滨街道党委书记孔兴桥介绍,去年4月,街道与卫健、城管和交警3个部门组成专班,通过杭州城市大脑,梳理出医院周边包括商业综合体在内的4个停车场共1293个车位。“我们还发现,商业综合体因营业时间略晚,还能与医院停车早高峰形成错峰,能大大缓解仅有127个车位的医院停车场。”
在城管协助下,街道与几家停车场达成共识,为医院车辆引流,卫健部门帮助医院在其线上挂号系统接入周边停车位预约,交警部门通过在多个路口设置电子引导牌,让开往医院的车辆跟随引导顺利开往指定停车场。
经过3个多月准备,去年7月10日正式上线运行。孔兴桥介绍,如今,经过不断调整,现在电子引导牌平均一天能引导284辆车,周边停车位最远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医院,成了不少就医人士的首选。“不仅如此,商业综合体的停车周转率还实现了翻倍增长,我们打算把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拥堵路段。”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通过智能监测网络的建设,延伸了监管的时间和范围,实现了全天候、多领域的实时监管,也有效降低了监管成本。2018年以来,淮北市交通运输局在行业内开展与部、省、市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的数据联通与整合,不仅实现了与全省各类交通政务数据的对接,也实现了与全省范围的旅游包车、网约车、机动车检测站等众多运输企业运营数据的联通。
除此之外,淮北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利用自身研发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对长途客运、旅游客运等重点运输车辆运行动态、运输企业运营业务过程、安全生产作业实施数字化、在线化智能监测。(记者田先进姚雪青窦瀚洋)
上一篇: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 在国家创新全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