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0-12-10 09:15:27
昨天,被誉为“上海堡垒”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迎来一次特别的午餐会诊,由张文宏带领的上海本土抗疫团队和上海援鄂抗疫专家第二次相聚于此,为境外输入重症病例制定会诊方案。
此次会诊的重点是一位七旬老人,有脑梗病史和多种基础疾病。隔离舱内的救治团队与视频专家组视频连线,一连提出六个问题,例如患者球蛋白比较低,是不是要加球蛋白?原本夜间给予患者镇静,白天希望患者保持清醒,和外界多交流,现在这个情况白天是否也要镇静?专家组一一解答。
讨论进入白热化,核心落在是否要上呼吸机这个问题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认为,上了呼吸机,就意味着病人从重症转向危重症,死亡率大幅提升,关键是要判断现在是不是病情拐点。从3日以来的病情改变来看,病人病情在加重,但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方面指标在改善。可以先密切观察情况,考察病人安静情况下的呼吸频率,看血氧饱和度能否提升,再决定是否插管。张文宏也坦言,目前是否要上呼吸机难以决定。病人可能已经到病情最重的时候,能不能撑下去,要靠血液里的一些系统性指标,如电解质、酸碱平衡、乳酸等来综合判断。他给出具体治疗方案:“激素加到40毫升,每天两次,连用三天。如果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还在改善,就坚持这样治疗;如果任何指标出现恶化状况,病人毫无疑问要开始插管。”
这是一次标准的午餐会诊,每位专家面前都摆着盒饭,但在一个半小时的会诊中,他们来不及好好用餐,只能在讨论间隙偷空吃一两口饭菜。
会后,陈尔真和张文宏分别接受媒体采访。陈尔真表示,上海现有本土病人都是轻型或普通型,第二波境外输入病例中目前还没有出现危重型。张文宏则谈及近期上海散发病例问题,认为目前上海散发病例的应对经验已经得到全国认可,这主要得益于两点。
张文宏总结:“一是上海市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是出现本土病例之后疫情没有进一步扩张的主要原因。”另外,多方联防联控以最快速度控制住散发病例,也达到了“决不允许疫情再起波澜”的效果。此次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午餐会诊的多学科专家阵容堪称“豪华”,未来还会有更多专家加盟。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