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来源:每日商报 时间:2022-09-23 17:19:43
每天都习惯在办公室楼下买早餐的李孟,随手在便利店里拿了一个面包和一杯酸奶,心想最多不超过10元,但最终微信支付显示扣款19元,让他吃了一惊。“刺”中李孟的,是售价14.8元的卡士餐后一小时酸奶,超过十元的价格,的确是他没想到的。
前段时间,“雪糕刺客”触动着大众的神经。这两天,“躲过雪糕刺客没躲过酸奶土匪”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截至昨天,该话题的阅读次数已超1.7亿,有网友吐槽称:“明明可以抢钱,却还要给我一瓶酸奶”。
不难发现,从前十几元就能买一组的酸奶,如今已被定位高端品牌的产品所替代。记者走访发现,在便利店、超市、商场内,五花八门、包装精美的酸奶早已占领了货架,单杯定价普遍在10元以上,个别产品的单杯售价甚至超过40元。
高价酸奶占据“C位”
记者走访杭城多家超市、便利店发现,5元以下的酸奶已寥寥无几,除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传统品牌的酸奶外,卡士、简爱、乐纯、北海牧场、吾岛等包装精美的品牌酸奶渐渐占据了冰柜的“C位”。
在位于杭州嘉里中心负一层的olé超市,记者看到该超市所售卖的酸奶品类多达五十余种。其中最贵的是“简爱父爱配方0蔗糖原味酸奶”,该产品一组有6杯酸奶,售价为52.8元。
李孟的“遇刺”经历并非个例。正带着儿子挑选酸奶的李女士表示,她最近每次来都看到有新品牌酸奶出现,“我都挑不过来了,以前儿子喝的十几块一整条的酸奶我都没找到,现在卖的酸奶品牌五花八门,而且都很贵,要买一组,不花个二三十块钱都买不到。”
虽然市场上酸奶价格各异,在配方上差别却不大,主要集中在生牛乳添加量、益生菌的种类和数量上及水果或谷类添加物上。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伊利、蒙牛等多种品牌的酸奶都添加了草莓、黄桃、桑葚、菠萝等水果成分,还有的添加了燕麦、青稞等谷物,这些添加物多以果酱的形式加入,成为一大卖点。
除了酸奶内的成分,0蔗糖低能量、超高蛋白质或者不同种类的益生菌也是商家重点宣传的地方。不少酸奶直接将这类卖点印在包装上吸引顾客。比如袋装的简醇酸奶包装简单,上面印着一个大大的“0”表示无蔗糖;卡士打出“断糖日记无蔗糖发酵乳”的标语;光明“如实纯净发酵乳”的配料同样只有生牛乳和发酵菌;“简爱父爱配方0蔗糖原味酸奶”包装上写着“生牛乳、乳酸菌,其他没了”的字样……
然而,给酸奶做减法,不意味着价格也减。
在全家便利店(凤起路店),记者看到这里的酸奶种类虽不及超市多,但价格也很高。在收银台,刚挑选完酸奶准备结账的郑先生告诉记者:“上次我从货架上挑了一瓶光明如实酸奶,没想到花了我10块钱,因此现在买酸奶我都会仔细看价格,5元以下的酸奶几乎买不到了。”
“酸奶零食化”?
事实上,除了伊利、蒙牛、光明等老牌企业之外,这两年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兴品牌,“酸奶零食化”“酸奶高端化”等概念也应势而生。
阳光玫瑰青提、芒果、黑巧克力、椰子、燕麦……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用各种配料打造的酸奶零食,已经圈粉了不少人。
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口味、酸奶额外搭配配料包等操作也刺激着酸奶价格的上涨。比如北海牧场140克白葡萄流心茉莉味酸奶售价12.5元,今时代零食酸奶牛油果燕麦果粒售价14.2元。
越来越多相对小型的现制酸奶品牌也正出现在杭州的街头巷尾。它们用制作茶饮的方式去卖酸奶,商家会添加紫米、燕麦、水果颗粒等小料。
走进位于杭州in77街区的blueglass酸奶店,胶原蛋白肽、分子爆珠,甚至还有红参、枸杞等口味随处可见。刚下班的陈晶正在blueglass门前排队购买酸奶,她接过店员手中“VC鲜芒”酸奶向记者说:“最近我在减肥嘛,这家店的酸奶原汁原味,配料多,所以有时候来这里买一杯酸奶就当作代餐了。”
在购买时,店员章芳向记者推荐了一杯“植物牛油果椰子燕麦分子爆珠酸奶”,她表示:“这是我们店里卖得最好的一款,喝起来口感非常丰富。”在店内菜单上可以看到,在售的二十余款酸奶产品价格均在25元-45元之间。
在Coco(湖滨银泰店),店内在售的两款含酸奶饮品为“红果小姐姐”和“莓莓酸奶”,价格分别为15元和16元。店员张女士告诉记者:“这两款饮品分别用了火龙果、草莓和蔓越莓搭配酸奶,颜色很好看,很多女性顾客喜欢。”
茉酸奶用新鲜食材与酸奶搅打制成的奶昔也很有人气,目前在杭州已经开了多家新店。茉酸奶(工联CC店)的店长表示:“茉酸奶的牛油果酸奶奶昔就是门店比较火的产品之一。”
消费者有点吃不消
一路狂奔的酸奶“卷”包装、“卷”口味,也将价格“卷”了起来。
定期为家里购置酸奶的何筱很有发言权。“一杯酸奶从以往的3至5元,上涨到10元、甚至20元以上,一杯饭后酸奶甚至能比一顿饭的饭钱还贵,真的让人有点肉疼。”何筱记得,以前经常能看到挨家挨户门口上挂着酸奶盒,那个时候可以预订牛奶或者酸奶,都是原味,价格也就3块钱左右。超市内的酸奶品种并不算太多,可供选择的无非是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常见的酸奶,就连安慕希、纯甄都算是新品。可随着包装的越发精美,“健康元素”和各种小料添加的越来越多,价格也渐渐吃不消了。“我挑选酸奶主要是依据品牌和口味,一般会选择熟知的品牌。从日常花销来看,我还是更喜欢以前十几块一整条的酸奶,一组有8-10杯,在我们家能喝一个多星期。至少我是不会为高价酸奶买单的。”
“我平时都喝伊利、蒙牛之类的酸奶,一盒大约5块钱。”在校大学生叶齐是一名酸奶爱好者,偶尔也会买其他口味尝尝鲜,“只要价格相差不是太多一般都可以接受,酸奶不是必需品,如果要花较多钱购买的话我一般不会考虑。”
浙江财经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陈颖认为,随着酸奶商家在社群营销,品牌文化上下功夫,品牌营销成本也相应提高了,这其中免不了品牌溢价。“近几年来,酸奶原有的营养属性逐渐淡化,更像是休闲食品,也因此让饮用场景变得更多元化,催生出许多酸奶新品类。酸奶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更容易建立起差异化优势,因此很多酸奶品牌都着力打造细分市场。”
blueglass(湖滨银泰店)的店长张先生向记者介绍了酸奶制作的工艺,“店内使用的酸奶由生牛乳发酵,未添加代糖。生产规模较小,导致生产、冷链运输和营销成本就会更高,因此也需要高售价来应对高成本。”
不过价贵之外,“酸奶土匪”刺中的也不乏品牌自身。最近,有关高端酸奶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引起热议。此前,号称“酸奶中的爱马仕”的卡士乳业就因抽检被发现酵母含量超标60倍被监管部门点名。事实上,质量不达标的“高端酸奶”,不止卡士乳业一家。记者梳理发现,同样定位为“高端酸奶”的乐纯酸奶有两家代工企业。其中,一家因技术防范设施不按规定设置等原因多次被处罚,另一家则因生产的原味酸牛奶中大肠杆菌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被罚。
对此,陈颖认为,酸奶能满足人们的健康、休闲、功能需求,是消费升级的表现。如果品牌能够不断创新,同时保障产品质量,积极打破消费者的认知偏见,那么酸奶品牌就不会像“雪糕刺客”一样背负争议。(商报记者 杨伊琳 实习生 叶乔木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