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0-08-11 14:49:24
今年是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下称“众惠相互”)正式开业的第三年。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更加笃定地想把‘小而美、专而精’这条路走出来”,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每一个相互保险特有的产品和模式,李静都不断锤炼,“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是中小保险公司未来转型的共同选择,缺乏核心竞争力或竞争力不强的公司或将被淘汰出局。
发展相互保险有助于在卫生健康领域弥补社保与传统商业保险之间的断层。
出资人要真正愿意扎根保险根据原保监会发布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相互保险组织是指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包括一般相互保险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等组织形式。
相互保险组织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股东,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经营利润及亏损归属于股东不同,相互保险组织由全体会员共有,相互保险组织的会员以保单为限,享有相互保险组织的经营成果,即会员“共建、共治、共享”。
作为这一领域的实践者,李静的感受是,按照监管规定和相互保险的本质属性,初始运营资金提供人并非股东,不享有股东权益;但金融行业是个审慎经营的行业,有明确的法人治理监管、偿付能力监管要求。因此,初始运营资金需要满足核心资本的所有条件,偿还条件非常严格,其信息披露标准比照公众公司,高标准、严要求,公开透明,在法人治理上真正体现会员共治的原则。因此,初始运营资金的募集是很大挑战。
“相互组织试点过程需要逐渐摸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李静认为,相关出资人需要有互助共济精神,看重相互保险机制的协同效应,真正愿意扎根保险,深耕细作,共同围绕特定人群、特定领域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就目前监管要求及市场情况来看,相互保险组织和股份制公司主要区别是在所有者权益和法人治理上,在保险合同方面与股份制公司并无大的差异。这和国际保险市场也是一致的。对相互保险组织而言,可以选择与股份制保险公司在传统市场同台竞技,但经营成果一定要归属全体会员;也可以选择差异化的策略,针对保险市场现存尚未覆盖的特定群体,扎下根去做好风险管理,做好会员服务,相信后者才是最适合我们的路,也是核心竞争力和根本使命。”李静强调。
健康保险已成为第一大险种2020年二季度报告显示,众惠相互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8702.88万元。其中,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32674.11万元,占比84.42%,规模同比增长42.49%,季度环比增长194.03%,已成为第一大险种。
值得一提的是,众惠相互先后推出多款针对特定群体的、具有相互特色的健康险产品。
以近期众惠相互与轻松保推出的“众惠爱肝保障计划”为例,在可投保人群上,囊括了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大小三阳、轻度肝纤维化、酒精肝和脂肪肝患者,确诊肝癌即可获得赔付;在续保门槛上,只要第一次投保时符合投保条件,并没有进入到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即便在保障期间病情恶化,第二年仍然可以在续保后享受保障。
不过,这种创新需要基于对人群的精准细分和对风险的充分判断,并在核保、定价和运营领域相应采取适当的风控措施,否则有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高赔付的影响。
李静坦言,保险公司作为健康管理、医疗服务、药品福利的支付方,需要整合体检机构、医疗资源、健康管理机构、医药厂商等多个大健康相关产业。同时,把风险控制能力贯穿于健康险经营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的数据采集、风险定价,到核保能力、控费能力,以及能否提高带病群体对慢病管理的依从性,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降低重疾发生率等,都是保险公司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众惠相互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例如,与健帆生物联合推出的“肾爱保·爱多多肾病保险”,在为慢病群体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以健康管理作为指导,提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众惠相互会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福瑞医疗共同发起儿科医联体华西妇儿联盟,探索“相互保险+科技”助力分级诊疗;此外,众惠相互与轻松集团、丁香园、中康资讯、美年大健康等共同发起慢病管理联盟。
李静认为,发展相互保险有助于在卫生健康领域弥补社保与传统商业保险之间的断层,总体呈现出“小而美、专而精”的鲜明特征。从国际经验看,基于团结互助原则的相互保险公益属性与健康险的准公共属性高度吻合,能有效扩大覆盖至既往症者、高危或特殊职业者、低收入者、年长者等人群,共济分担风险,成为国家社保体系有益补充,填补了传统商业保险难以覆盖的市场空白,因此在国外健康保险市场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其实,众惠相互坚持做的就是立足于特定区域的“按人头付费”、特定病种群体的“按病种付费”的管理式医疗模式 。李静称,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华西妇儿联盟家庭医生互助计划”“肾爱保·爱多多肾病保险”等项目推广,不断打磨与优化产品和运营流程,实现模式可复制化。
信保业务选择高度垂直且熟悉领域今年以来,行业信保业务频传“雷声”。在此大背景下,根据众惠相互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上半年,众惠相互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累计承保7亿元,为798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增信服务,且经营结果一直处于风险可控状态。
信保业务始终处于高赔付、难盈利的窘境,痛点在于传统风控技术无法有效防范。李静称,相对而言,相互保险模式自带的社交、圈子属性,对信用风险和欺诈具有天然的削减与遏制作用,再结合日益成熟的大数据征信、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据李静介绍,众惠相互开展信保业务极为审慎,只选择高度垂直且保险行业有较强风控经验的领域,如海运运费等,并且在管理上要求“独立”和“统一”相结合。
“独立”是指信保业务系统独立于公司核心系统,从而提高了信保业务的产品开发效率,免去了层层审批的繁琐过程;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优势,依托发起会员的数据积累与大数据风控手段,逐步搭建基于行业供应链信息以及信用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引入第三方数据合作伙伴,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建模能力。“统一”是指坚持公司统一的内部风控制度和标准化作业流程,“分岗设立,分级审批”,建立完备的内部风控流程和交叉检验机制。
李静表示,相互保险的投保人与所有人身份合一,使得投保人可以参与到产品开发、运营管理等环节,按照实际需求优化产品设计、改进服务流程和完善服务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发不同品类的产品,发展不同领域的会员,使其多元化,采用大数法较大程度上冲淡风险。(记者 李致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