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06-06 08:03:02
近日,有人工智能公司表示其已在中国及日本市场启动“AI克隆人计划”。目前首批网红明星AI克隆人已提前上线,其后台报名参加AI克隆人的网红明星“全网粉丝总数已超过5亿”。
记者尝试与AI克隆人交流
(资料图)
所谓AI克隆人,即真人上传自己的个人信息至云服务上,再由AI生成一个虚拟人。因为运用了AI技术,这个虚拟人可能会显得更“真实”,比如会根据用户问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回答,让人仿佛是在和真人交流。
这个技术的商业前景似乎已经隐约可见了。此前最为出名的案例,便是23岁美国网红卡琳·玛乔丽的AI版本“Caryn AI”。她出售自己的AI版本,与粉丝进行恋爱,并按分钟收费,目前的内测价格是每分钟一美元。截至5月中旬,她的AI有了1000名付费粉丝,创收7万多美元。
情感陪伴+明星/网红经济,是当前比较能预计的一种盈利前景。此前有博主网友通过AI技术克隆了自己去世的奶奶,其实也是为了实现这一需求。未来,粉丝可以购买明星或网红的AI数字人,以实现和偶像的零距离接触。
但这一技术如果再进一步,就会面临非常现实的难题。比如,如果有一天孙燕姿真的用AI技术来发专辑了,这个产品究竟如何定义,是孙燕姿本人的作品吗?或者演员利用自己的AI分身来出演作品,她的片酬该和真人一样吗?AI到底算什么,能和真实等价吗?恐怕现阶段人们还没想明白,当然法律法规层面的准备更是付诸阙如了。
同时隐私保护也是一个难题。AI克隆人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个人信息,个人也好、公司也罢,现阶段能做到信心满满吗?据报道,AI诈骗已经开始出现,合成的语音图像已经让不少人中招。随着未来AI技术进一步成熟,类似问题也可能更加严峻。
其实,现在看AI克隆人更像是企业试水的产品,这个话题更像是企业宣发的一部分。未来这会不会是一个问题,或者说AI克隆人是不是值得这么高的期待,不妨打一个问号。
正如那位克隆自己奶奶的博主,其实引发了相当的争议。争议的出发点都是一个:人们知道这不是真的,也知道沉溺于虚拟无意义。就像《流浪地球2》的剧情,是沉溺于虚拟还是在现实拯救地球,最终片中角色还是选择了后者。不得不说,这更符合人们一般的思维模式。
人们有很多试图取代现实的努力,但现在来看,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宣告成功。在2010年前后任天堂推出过虚拟养猫养狗的《任天猫狗》,主打一个虚拟的宠物情感陪伴,推出之际很火爆,但这个IP早如今已被雪藏,再无续作;此前被给予厚望的虚拟偶像,真正有影响力的两只手就能数过来;而更近的则是元宇宙房地产“崩盘”,这一概念正以肉眼可见的趋势冷却。
人们的思维模式其实很难脱离物理世界而存在,人们对真实的需求是很高的,连谈恋爱时都总要问对方是不是“真的爱我”,这个心理结构没有理由到AI克隆人这里就失效了。
AI克隆人当然会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获得一些人的喜爱,但真的能成为主流吗?为虚拟事物付费、进行情感投射,这种案例一直存在,比如和虚拟人物结婚之类,这大多都是社会新闻一般的存在。无论一个事物多么拟真,无限逼近于现实,但只要没有突破“这就是真实”的次元壁,那么获得大规模认可就未必乐观。
当然,这个概念太新,参照物很有限,任何分析都是预测。也可能哪天AI技术突飞猛进,真的突破了人们对真实的期待阈值,令人趋之若鹜、欲罢不能,谁知道呢?这些还是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