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双减”政策落地并不意味着“鸡娃时代”成过去:教育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

评论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7-28 09:31:40

校外培训机构,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地震”。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双减”政策。

通读《意见》全文,信息量巨大,字里行间透露着“严”。其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等规定,引发不小讨论。

对校外培训的“黄金时段”实施“禁补令”,可谓蛇打七寸、直指要害。往年的这时候,校外培训机构为了扩大招生,绞尽脑汁贩卖焦虑,广告铺天盖地,营销狂轰滥炸,家长和学生不堪其扰。有网民吐槽,“教学你不行,骚扰第一名”。

培训机构中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您来,我们培养您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看到这类广告语,再沉得住气的家长,想必内心都会泛起波澜。

其实,很多家长是不想报班的,奈何大家都在报,只好被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怪圈,如同教育领域的“剧场效应”。当第一排的人站起来看戏,第二排的人也必须站起来才能看得见,然后第三排的人只好也站起来了,最后所有人都齐刷刷站起来了,谁的“个子”高谁占有先天优势。于是,本来所有人都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结果不得不疲累地站着,甚至还得踮起脚尖。

网上有一张流传很广的计划表,是一名小学生的暑假安排。从早上7时到晚上10时,家长进行了非常详细、密集的安排。这样的暑假,满满当当,花钱且不说,孩子哪有快乐可言?家长又怎能不焦虑?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3/4家庭曾因写作业“开战”,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失控。一位亲子育儿专家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超七成的孩子在四年级之后,在父母的朋友圈中“消失”了,等你下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已经上大学了。

为教育减负,必须破焦虑、降“虚火”。此次“双减”政策落地,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无疑是一记“铁拳”。

“假期不能组织学科培训”,正是针对乱象“量身定制”的红线,有望让家长和孩子从假期中解放出来;“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导致教培行业中的一些上市公司股价应声大跌。可以看出,“双减”政策真正动了培训机构的奶酪,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有教育行业分析师表示,“双减”新政或导致教培机构整体业务锐减7成以上,建议学科类机构应尽早转型。

当然,

学生只有在校内学足学好,才能缓解社会焦虑,降低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冲动。《意见》对于如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也做出明确要求,目的就是要把学校拉回教育主战场。

两面“开刀”、标本兼治,方能有效推动减负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双推进。

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任其发展,将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

靴子已经落地,但并不意味着“鸡娃时代”成为过去。家长的焦虑依然存在,节假日孩子不去补课,谁来管、怎么管成了新的难题。这也恰好说明,教育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一针就灵的“法术”,持续发力、务求实效,教育才能最终回归教育本身。(□冯军福)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