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为解决在校就餐问题 贵州省率先提出“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评论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1-03-17 10:47:56

10点刚过,铜仁市第十一小学的厨房里就飘出了香味。肥肉煸出油后,一大盆蔬菜紧跟着下了锅。两个阿姨拿着锅铲,在直径1米多的大锅里翻炒。

3月1日是贵州省中小学生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第十九个学期。从2012年3月起,国家为每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每天补助3元,用于改善学生营养健康。

铜仁市第十一小学校长钟安记得,2012年年初学校刚建成时,共有153名学生;到2012年秋季学期,学生增加到500多人。当时学校只有两间房作为校舍,为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租用附的民房为学生做午饭。

贵州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清说起这顿午饭颇为自豪: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贵州有部分学校为孩子们发放面包、牛奶;农村学生上学路途远,中午在校就餐问题长期以来未能有效解决,贵州省结合这一实际情况,率先提出“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将国家补助的3元(2014年11月起增加到4元——记者注)做成午饭。

营养改善计划将更多学生吸引到这所在城乡接合部新建的学校。钟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本校八成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父母到县城打工,中午不再操心孩子的吃饭问题。这几年,十一小的学生人数持续增长,如今已有1000多名学生。

张清告诉记者,贵州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1.1万余所学校的380万名以上农村中小学生,全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国家补助的这4元,全部都吃到学生嘴里,其他如人工、食堂建设等费用,全部由地方各级财政补贴。对于贵州这样的西部内陆省份来说,做到这样颇为不容易。

几年过去,这顿午饭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贵州省卫健委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0年,6-12岁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变化最大的是12周岁青少年,均身高增加了5.3厘米,均体重增加了5.9公斤。从2013年到2020年,小学生贫血率从12.5%降到10.9%,初中生贫血率从13.1%降到9.2%。

从2016年起,贵州将营养改善计划延伸到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在全省全覆盖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省、市(州)、县级财政部门为在园就餐的孩子每人每天补助3元,每年惠及农村学前教育儿童80万人以上。

记者来到铜仁市第二十四幼儿园时,孩子们正排队打午饭。当天的午饭是莴笋炒肉片、芙蓉蛋、醋溜白菜和海带排骨汤。在二十四幼,每名孩子每月再交200元伙食费,这些钱足以保证孩子们每天在幼儿园吃早饭和三菜一汤的午饭,每天还有两次加餐——喝牛奶,吃水果、点心。

这所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于去年9月开园,迎来了从铜仁市沿河县、松桃县等地的深山搬迁来的孩子。园长杨玮玮记得,园里400多名孩子中,有100多名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有的孩子以前从没喝过牛奶。开学之初,有很多孩子有轻度贫血乃至中度贫血,一个学期过后,贫血率降低了很多。

城市的孩子大都是“吃饭困难户”,总得大人哄着吃饭。看着二十四幼的孩子们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杨玮玮却感到有些心酸。有的孩子把发下来的瓶装牛奶或糕点偷偷藏进口袋里,打算带回家给没上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吃。后来有个家长跟杨玮玮“抱怨”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孩子说“咱家屋头的饭没得幼儿园好吃”。

杨玮玮曾在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工作过几年,她自豪地说,二十四幼的伙食不比这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差。

聊起食材采购,杨玮玮感觉很放心。食材由有资质的企业统一配送,她不必一一筛选供货商,也少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

如今,贵州的学生营养餐形成了从种植养殖、采购、配送到加工制作的完整链条——各地实行统一招投标,选择优质企业统一配送,企业配送食材时需要出示农残快检报告、质量检验报告等证明。

这顿午饭还间接影响了从事种植养殖的农户。

2017年,贵州省提出“校农结合”,要求营养餐供应机构优先采购本省农产品,以此带动农户增收。在十一小和二十四幼的厨房里,记者看到大米、食用油等食材均由铜仁市企业供应。

铜仁的一家蔬菜公司为铜仁市碧江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配送蔬菜,每周日、周三各配送一次。此外,该公司自建有蔬菜基地,并跟9家农业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公司负责人陈文俊告诉记者,他根据采购需要来指导农户种植,并承诺以保底价收购,降低市场波动给农户带来的风险。2020年,贵州全省学校食堂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50亿余元,覆盖贫困人口180万余人。

在铜仁市江口县的营养餐“校农结合”蔬菜定点生产基地里,辣椒苗正在蔬菜大棚里生长,还有几十亩莲花白等待采收。该生产基地的负责人吕刚从事农业产业已有十来年,他说,过段时间,从山东空运来的番茄苗、茄子苗将栽在大棚里。每天大约有50名农民在这家基地务工,每个农户一年大约增收1万元。

在科技的加持下,这顿午饭的整个链条都处于监管之下。

在十一小和二十四幼,负责食堂采购的教师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在手机上就可以下单采购食材,实在太方便了。陈文俊也告诉记者,以前他为100多所学校配送蔬菜都是手写单据,如今有了专门的手机App就方便多了。

这款App名为“学生营养餐智慧云台”,是贵州一家公司专为营养改善计划开发的。在App里,食堂管理员根据学生人数和推荐食谱来采购食材、拍照收货,该系统还有管理库存、过期报警等功能。

据介绍,这个台收集了7年数据,建成学生营养数据库,由此形成每周食谱,还会根据每年的学生体质情况修改食谱。在这一台上,学校采购情况、配送商送货情况及金额都一目了然,各校厨房操作的情景通过监控设备传到台上,也方便教育部门监督管理。

张清从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就负责这一工作,见证了贵州农村学生营养餐从吃饱到吃好的全过程。2016年以来,部分地区开始在4元钱的基础上做加法,学生每餐交1-3元钱,就能吃得更好,有的还可以吃上水果、喝到牛奶。

一名出生于贵州农村的80后青年记得,他在村里上小学时,早上吃一碗米粉就匆匆出门,中午在树上摘野果充饥,饥肠辘辘地捱过中午、下午,走路大约1小时回到家才能吃上晚饭。

这段充满艰辛的经历已彻底成为往事。(李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