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0-10-22 14:11:46
俗话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这哥儿俩也是完全两个样儿,无论是人生志趣,品行面貌,终极追求,都各不相同。前面说了贾赦,今天说贾政。
说起贾政,按照红楼梦一贯的谐音,不少人都认为,曹公有讽刺他假正经之意。究竟政老爷是不是一个假正经的人呢?曹公对他是讽刺嘲笑,还是有别的意思呢?
我们先看他人是怎么评价贾政的,冷子兴说: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林如海说: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曹公也说:(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
从这些评价里,我们看得出,政老爷的确人如其名,是个为人正派的正人君子,不仅有祖父遗风,自小喜欢读书,且年轻时,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即为人洒脱,有真性情,也就难怪贾母愿意跟小儿子住一起了。
然而,我们从书里读到的贾政,似乎是个不苟言笑的严父,是个贾宝玉一听父亲召唤就吓得魂不附体的凶神。但我们细思贾政和贾宝玉这对父子骨子里的真实性情,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只是成年后的贾政,或者说是父亲去世之后做了官的贾政,身上肩负着更多责任和担子,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天性和志趣,学着去做一个世情练达之人,每日往来应酬,开始为仕途奔走,为家业忙碌。就像未出嫁时的王夫人,也曾是个响快的二小姐,但婚后的她,却成了个木头人。
也因此,那个曾经年酷爱读书的少年,那个曾经想以科甲出身的少年,那个曾经诗酒放诞,纵情人生的少年,一切都随着祖父、父亲的相继去世,以及自己终于长大成婚,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常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生活的风霜雪雨,酷暑严寒,常常一个转身,就把一个棱角分明,面庞俊朗的清秀少年,磋磨成了一个满身疲惫,挣扎前行的孤独中年。
所以,贾政其实并不是假正经,而是生活和现实,让他不得不收起年少时的一切,在妻子儿女面前,他不得不学着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甚至为了给子女树立榜样,或激励子女奋发有为,他不得不做出严父的姿态,就像天底下所有父亲一样。即便儿女做得再优秀,心里乐开了花,但嘴上就是不说。
你看大观园试才一回,政老爷也是会笑的,也会“拈髯点头不语”的,乃至于后文中秋作诗,闲征姽婳词等回,贾宝玉在贾政心中,甚至早已是个骄傲了。但是,我们还是看不到政老爷最真的一面,他把它隐藏得很深很深,深到他自己都快忘了。父爱如山,大抵如是。
贾政被读者记忆最深的,除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便是宝玉挨打一回了,父子之间的相爱相杀,总不是我们期待的那样,但却也是天下大多数父子相处的缩影。
贾政打宝玉一回,我们看到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怒其不争,这怒里有疼爱,有遗憾,也有深深地绝望和无力。
贾政作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代表,我们极少看到他流露真情,更多是与那一帮清客吟诗作赋,讲谈学问,而痛打宝玉时的贾政,却多次泪如雨下。我想,那时的政老爷,内心比任何人都痛苦,都彷徨,都失落。
他虽说对宝玉少于管教,自己又不惯理俗务,甚至曾说宝玉将来是酒色之徒,但他内心对这个儿子,还是寄予了厚望的,毕竟,这是他与王夫人唯一的嫡子了。
元宵节一回,阖家团圆,贾政也想一家人开心,可以与母亲和子女们在一起共享天伦,但宝玉等人在他跟前放不开,受拘束,贾母就把他赶走了。我想,政老爷的内心那一刻是孤独的,是落寞的,他也渴望亲情,渴望天伦之乐。所以他会在中秋节时,破天荒地说一个笑话逗母亲和众人,虽然那个笑话有些笨拙,甚至庸俗。
元春省亲一回,父女之间的一番对答,令人辛酸。昔日的女儿,一旦身份发生变化,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只能守好臣子的本分。也许当初正是他这位父亲做主,把女儿送进了宫里,但他面对女儿的几次悲戚之声,也只能好生劝慰。
贾政的骨子里,仍是个安守本分的读书人,他勤勉,清明,喜读书,重人才,谦恭厚道,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忠诚正直,是天下士人的表率。
他与王夫人的婚姻,毫无疑问是四大家族内部联姻,两人有三个孩子,不可能没有感情,但在王夫人吃斋念佛不再管家后,似乎两人的感情也淡漠了许多。于是贾政常去赵姨娘屋里,这也许是他唯一能放下疲惫和一切面具的地方。
很多人不解贾政为什么会喜欢粗俗的赵姨娘,其实我们看到的赵姨娘,是作为贾府一个不得势的愚蠢妇人,如果说这是她的A面,那么她在贾政面前,展示的则是B面,也许她又是善解人意的娇妾。就像晴雯,在王夫人眼中是狐狸精,但在贾母眼中,就是言谈爽利的好姑娘,各花入各眼罢了。
我一直觉得政老爷是孤独的,他身边一群清客,但大多不过是阿谀奉承,混碗饭吃,他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他说话也没人会听,劝贾珍不听,劝贾赦不听,宝玉他也管不了,与妻子也无话可说,母亲更是每天跟儿孙在一处,女儿进宫了,长子去世了……
贾政的身上,写满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凄凉和无奈。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