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法律

世界即时:汉朝“日食”有多牛,宰相受连累罢官,皇帝为它大赦天下

教育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5-23 16:37:47

引言


(资料图片)

在中国古代,天文现象时时刻刻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历代官修史书的记载、古代术数及天文机构的设置中均得以体现。

由于古代缺乏现代天文观测手段,从而对天文的认知存有局限性,所以特殊的天文现象往往被人们认为是灾异,是上天对人们警告或者是灾难的降临,人们对其充满了敬畏之心。

日食在古代天文现象的记载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日食出现的现象怪异,自商朝记载日食以来,日食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灾难降临的征兆,《春秋纬》曰:

“日蚀既,君行无常,公辅不修德,夷狄强侵,万事错。”

两汉时期,受董仲书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日食统治阶级认为是上天的警告,每当日食降临之时,上到君主,下到群臣后宫都会为了“救日”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以弥补自身过失得到上天的庇护,日食对汉代君臣及后宫的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汉朝“日食观”之源,天人感应让日食不再简单

中国古代记载日食历史历史悠久,自商朝到明末,日食的记载比较完整,也从这一点看出日食在古代的重要性。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日食在人们的眼中亦然是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没有任何的意志体现。

但是在汉朝人的思想里,日食是“上天”的意志,如《后汉书》记载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凡天边,过度乃占。”

还有刘向以为日、月蚀及星逆行,非太平之常,日食被赋予了上天的旨意,并使得汉朝君臣为之改变。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运用占卜的手段将日食与人世间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并没有十分系统整理分析。

西汉儒学代表人物董仲书提出的“天人感应”正式从理论上将人事与天象一一结合起来。

天人感应现象源头应该是对自然的崇拜,这与当时的生产力有着直接关系,

“日蚀,主行蔽明,雍塞。改身修政,乃黜不法”

这一时期的日食都是在此基础上赋予人事的。汉朝发生日食活动时,会认为是臣子没有对“天子”尽辅助之责,并且阻碍天子治理国家,所以会罢免地位最尊显三公以免除灾祸。

同时,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与人之间存在着感应,“上天”和人类一样具有人类的感情,而人类的所作所为会影响“上天”。

人如果做错事情,上天会降临灾祸来惩罚人们,相反的,人们如果做了善事,“上天”会降下福瑞奖励人们。

这种思想在汉朝以儒家学说为思想武器的背景下,儒士纷纷以此为基础劝谏皇帝,统治者也害怕有违天道而不得不顺从。

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对汉代的君臣及后宫产生很深的影响,由于汉代君臣深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君臣后宫可以借此操纵权术、制定政策,改变一些原有的东西。

使得日食这种自然天象,在汉代的政治进程和统治阶级治理国家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二 、汉朝日食限制皇权,钳制朝臣,还能服务宫斗?

中国自古就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处于权力顶峰的皇帝不用受任何人的限制,这势必导致皇帝昏庸无道。

古人深感其害,早早的就利用“天道”来限制这至高无上的皇帝。日食也被作为一种“天道”有效的约束力皇帝的行为。

“日有食之,灾孰大焉!”汉代人认为,太阳是君主的象征,发生日食,尤其是日全食,预示着帝王的生命将会受到危害,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李寻曰:“夫日者,众阳之长, 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孔光曰:“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

这不是没有根据的,例如汉灵帝中平六年四月丙午朔,“日有蚀之,其月浃辰,宫车晏驾”另外日食的出现警示皇帝自身的行为。

皇帝十分畏惧天神的力量,《汉书》记载:汉成帝建始三年,发生日食,汉成帝认为自己不懂得君王之道,在治国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日蚀地震又同时出现,汉成帝深感惶恐。

《后汉书·五行志六》引司空李郃上书曰:“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日食作为最严重的“天谴”、最大的不祥之兆,预示着将有重大灾难的发生。其特殊的政治含义和暗示作用,引起两汉帝王高度恐惧。

由此可见对于日食的发生,君主都存有恐惧,害怕自己治理有误而受到上天的惩罚。并在此期间积极征求上书,提出朝廷的治理失误,可见君主对日食的重视。

日食还会对提高君主自身的修德有重要作用,日食发生时避正殿,减常膳,比如汉成帝发生日食发生后,汉成帝认为是自己无能治理好国家而惊动了上天。

导致上天降临日食灾祸来惩罚自己,于是深感内疚,积极听取群臣的政策,以提升自己的政德。

同时,日食发生后,皇帝会施仁政,普惠万民。《后汉书》言: 赋敛滋重,不顾黎民。百姓虚竭,则日蚀。所以日食发生后,皇帝通常会广施仁政。

汉成帝发生日食后便下诏,为犯人减刑;另外汉成帝减免农民劳役赋税。汉文帝大赦天下和与民同苦等等。

此外日食不仅会对皇帝产生影响,对后宫废立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汉称帝建始四年,日食,刘向和谷永上奏皇帝,又遇汉称帝二十五岁无子嗣,所以认为这次日食之祸在于后宫的许皇后。

于是当时许皇后亲自向皇帝奏章分析朝廷内外局面才辛免与这次天降异相。

这其实是刘、谷二人的政治手段,但当时深受宠爱的许皇后也因此差点受害,可见日食对后宫政治的影响。

又如汉安帝延光三年九月庚申晦,发生了日食,占卜骨肉相贼,江京、樊丰及阿母王圣等谗言,废皇太子。

汉灵帝光和元年十月丙子晦,日有蚀之,是月,上听谗废宋皇后。

在汉朝的宫廷通过日食这种天文现象对后宫的影响已经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日食还对群臣的仕途产生重要的影响。日食的发生不仅会对皇帝的行为产生约束,它更会影响大臣的仕途。

因为日食被视为阴侵阳,附会到人事上就是臣强君弱,臣子影响到了君主的权力,大臣没有尽到自己辅佐君王的职责,所以日食与群臣的仕途可谓息息相关。

比如三公在两汉之际本以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为务。但是每当日食发生之时则认为三公阴以侵君主之阳,所以往往被罢免来免除天灾。

比如帝永平十三年冬十月日食,“三公免冠自劾”, 三公因自责而辞去官职。东汉时,三公没有实权,但是却要承担各种天灾的责任。

汉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卯晦,这时正值文景之治开篇。日有食之,初次日食,君主就是修养自身品行,听取大臣意见,普惠天下。

但是第二年,又发生了日食,此时朝中重臣则认为是当今朝中重臣周勃的过错,于是将灌婴抬至丞相之位。此后国泰民安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

还有因日食辞官的徐防,永初元年西羌叛变,天灾人祸不断又有正值日食,徐防认为是因为自己的才能不能辅助君主所以才受到了谴责,于是辞官。

因为日食灾便辞官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开先河的。可见日食对官员的影响巨大。

另外按阴阳灾异学说的观点,君为阳,臣为阴,日 食是阴侵阳、下犯上、臣凌君之象,昭示着主弱臣强,臣僭君权,甚至有造反篡权之忧。

《春秋汉含孽》曰:“臣子谋,日乃蚀。”光武帝十六年因日食而赐死的官员,在昴七度时诸郡太守坐度田不实,光武帝怒杀十余人。

另外在东汉时期,发生日食对大臣的处罚会很重,西汉时期三公职权很高,处罚很轻,东汉三公大臣没有实权,却因日食获罪甚至处死等等。

日食对于官员的仕途命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汉朝日食在王朝兴衰中扮演的角色

日食这一天文现象对汉王朝君臣后宫可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每当有灾异现象发生之时,统治者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整顿吏治,进贤退奸,对于有效治理朝政大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在迷信色彩浓厚的社会中,各种灾异现象的出现,使得“君权神授”的思想深入人心。

汉代帝王还借日食清除异己,加强皇权,认为帝王乃是天之骄子,是统治管理国家的有才之士,是上天派下来的使者。

如果违背了帝王的旨意,有任何造反的行为,都将受到上天的严惩。

正是这种思想在社会上的广为传播,才使得注重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王朝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统一的思想必定会带来政局的稳定,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此基础之上,百姓可大力发展经济,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生产力的提高,增加朝廷财政收入。

汉朝日食对于君主的影响,对于后来各个王朝的统治者来说,也具有积极的警醒作用和规劝意味。

日食对臣子的影响,对君为臣纲的封建王朝思想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日食使得臣子们害怕天威的惩罚而变得顺从帝意,从而间接减少了乱臣贼子的出现。

维护了汉朝政府政治根系的稳定,群臣害怕天威谴责自己能力不够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治国素养。

有效提高了汉政府官员的政治素质,对维系汉朝的统治也有一定作用。

从汉安帝永初五年到 汉献帝兴平元年年,因日食被策免的三公有 16 人,其中下狱死者 1 人。

让三公代为受过,可以掩饰君主的用人不当和施政过失,维护君主统治的神圣性、正统性和合法性,增强百姓对君主的信心。

古人认为男为阳,女为阴,日食发生后“阴侵阳,女承南”与日食相对应,日食对后宫的影响的作用大多都是消极的,不利于宫廷政治的。

日食或间接成为有心之人政治斗争的利用工具,比如废立皇后,废立皇子等等。

这势必会导致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后宫干政等行为,使得后宫秩序混乱,影响政治平衡。

结语

日食作为一种天文现象在我国记载历史悠久,日食对汉代君臣后宫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日食发生后,怪异的景象使得缺乏现代天文知识汉代君臣后宫以为是上天的“意志”,从而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利于出现贤君良臣,政治清明的局面。

但是古人科学不发达,日食发生后往往会衍生出其他的封建迷信,有的甚至严重危害朝廷政治,国家安全,这是十分消极的。


参考资料:

《汉书》

《后汉书》

《历代日食考》

《中国历史日食典》

标签: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