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22-07-22 14:24:58
日前,广东2022年高考本科批正式开始投档,各院校投档分数线公布。作为高考报考的热门专业,今年医学专业的报考热度依旧不减。其中,针对国家尤其重视的“新医科”,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投档录取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医学专业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重点强调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新医科”依据新时代社会发展、科技革命及医学进步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需求,在传统医科基础上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医科”体系,培养能够支撑健康中国建设、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卓越医学人才。今年,考生们用“分数投票”助力“新医科”建设,专业报考热度持续。
在本科批次录取中,传统医科强校南方医科大学表现强势,历史类专业组最低投档线551分、最低排位12018名,排在全省第五位;物理类专业组最低投档线578分、最低排位39662名,排在全省第六位,整体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新晋“双一流”建设院校的广州医科大学,在物理类录取中,包含临床医学、麻醉学等在内的专业组录取排名比去年提高了近1.4万名;院校物理类专业组最低投档排位为58027名,比去年提高了近1万名。同为今年新增的“双一流”建设院校,南京医科大学亦表现不俗,今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在粤投档最低分达到636分。
另据广东医科大学介绍,相比去年投档最低排位,该校90%的专业投档最低排位上升了5000多名。医学专业排位的大幅度上升,说明考生和家长对医学专业的“追捧”和对院校“新医科”建设的认可,同时高质量生源的涌入也为医学类院校发展“新医科”提供强大助力。
在农村卫生专项中,医学类专业依旧显示出强大吸引力,多所院校最低投档排位较去年明显提升。比如,物理类中,广东药科大学今年最低排位在9.6万名左右,比去年提高近1.4万名,汕头大学医学院今年最低排位为72293名,较之去年亦有上万名的提升。
多院校加力布局“医工”专业
新医科的发展重点在于专业建设。据教育部统计名单,2021年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医学+”专业包括“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和“智能影像工程”,而在此前的2015年与2017年也分别增设了“生物医学科学”与“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医工”深度结合趋势愈加明显,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成为新医科建设的时代要求。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医学+”专业颇受考生追捧,投档分数线大多位居各院校投档分数的前列。以工程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中山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所在的专业组最低排位为7682名,超过该院校专业组最低排位近6000名。广东工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是今年新增的招生专业,其所在的物理类专业组最低排位为23738名,也超过院校专业组最低排位近8000名。在发展“新医科”的时代背景中,不少院校立足时代要求,不断强化交叉学科的建设步伐。
“智能医学工程”录取门槛提高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临床诊疗、医疗装备、药物研发等医药卫生行业正呈现出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特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需求。不少高校正积极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从智能化角度推进“新医科”建设事业。
以“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两所高校在2017年首次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此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该专业。据天津大学官网介绍,“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我国首个智能方向的医学类本科专业,是医、理、工高度融合的学科,隶属医学院,但毕业时授予工学学位。学生既要学习系统解剖学、外科学、内科学等医学基础课,还要学习医学智能传感技术、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等智能科学相关课程。
记者了解到,该专业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填报“门槛”也不低。天津大学招生的医学实验班(新医科)包含“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在今年追加1个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在粤投档最低排位为7728名,比去年提高近800名。北京邮电大学今年更是直接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放进“人工智能”进行大类招生,在粤招生22人,其所在的专业组最低排位为8321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放进工科实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进行招生,其所在的专业组最低排位为1623名。
放眼省内,不少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医学”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广东医科大学2020年首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近两年投档分数线不断提升,其所在的专业组在扩招情况下,录取排位仍比去年提高近4000名。南方科技大学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在2021年增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布局医学与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
scroll
日前,广东2022年高考本科批正式开始投档,各院校投档分数线公布。作为高考报考的热门专业,今年医学专业的报考热度依旧不减。其中,针对国家尤其重视的“新医科”,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投档录取情况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医学专业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2019年4月,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重点强调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新医科”依据新时代社会发展、科技革命及医学进步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需求,在传统医科基础上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医科”体系,培养能够支撑健康中国建设、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卓越医学人才。今年,考生们用“分数投票”助力“新医科”建设,专业报考热度持续。
在本科批次录取中,传统医科强校南方医科大学表现强势,历史类专业组最低投档线551分、最低排位12018名,排在全省第五位;物理类专业组最低投档线578分、最低排位39662名,排在全省第六位,整体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新晋“双一流”建设院校的广州医科大学,在物理类录取中,包含临床医学、麻醉学等在内的专业组录取排名比去年提高了近1.4万名;院校物理类专业组最低投档排位为58027名,比去年提高了近1万名。同为今年新增的“双一流”建设院校,南京医科大学亦表现不俗,今年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在粤投档最低分达到636分。
另据广东医科大学介绍,相比去年投档最低排位,该校90%的专业投档最低排位上升了5000多名。医学专业排位的大幅度上升,说明考生和家长对医学专业的“追捧”和对院校“新医科”建设的认可,同时高质量生源的涌入也为医学类院校发展“新医科”提供强大助力。
在农村卫生专项中,医学类专业依旧显示出强大吸引力,多所院校最低投档排位较去年明显提升。比如,物理类中,广东药科大学今年最低排位在9.6万名左右,比去年提高近1.4万名,汕头大学医学院今年最低排位为72293名,较之去年亦有上万名的提升。
多院校加力布局“医工”专业
新医科的发展重点在于专业建设。据教育部统计名单,2021年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医学+”专业包括“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和“智能影像工程”,而在此前的2015年与2017年也分别增设了“生物医学科学”与“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医工”深度结合趋势愈加明显,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成为新医科建设的时代要求。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医学+”专业颇受考生追捧,投档分数线大多位居各院校投档分数的前列。以工程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紧密结合的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中山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所在的专业组最低排位为7682名,超过该院校专业组最低排位近6000名。广东工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是今年新增的招生专业,其所在的物理类专业组最低排位为23738名,也超过院校专业组最低排位近8000名。在发展“新医科”的时代背景中,不少院校立足时代要求,不断强化交叉学科的建设步伐。
“智能医学工程”录取门槛提高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临床诊疗、医疗装备、药物研发等医药卫生行业正呈现出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特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需求。不少高校正积极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从智能化角度推进“新医科”建设事业。
以“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两所高校在2017年首次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此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院校也陆续开设了该专业。据天津大学官网介绍,“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我国首个智能方向的医学类本科专业,是医、理、工高度融合的学科,隶属医学院,但毕业时授予工学学位。学生既要学习系统解剖学、外科学、内科学等医学基础课,还要学习医学智能传感技术、医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等智能科学相关课程。
记者了解到,该专业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填报“门槛”也不低。天津大学招生的医学实验班(新医科)包含“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在今年追加1个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在粤投档最低排位为7728名,比去年提高近800名。北京邮电大学今年更是直接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放进“人工智能”进行大类招生,在粤招生22人,其所在的专业组最低排位为8321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放进工科实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进行招生,其所在的专业组最低排位为1623名。
放眼省内,不少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医学”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广东医科大学2020年首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近两年投档分数线不断提升,其所在的专业组在扩招情况下,录取排位仍比去年提高近4000名。南方科技大学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在2021年增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布局医学与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
(孙唯、洪羽忻、邱家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