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来源:期货日报网 时间:2022-08-21 22:47:15
在连续十年运用期货工具规避了市场波动的风浪后,华友钴业今年却没能躲过舆论场的两次风浪。
【资料图】
从一季报的期货端“巨亏”15.68亿元,到半年报的期货端“大赚”6.2亿元,华友钴业似乎迎来了舆论场上的“大反转”。
8月19日晚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华友钴业衍生金融资产为6.20亿元。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华友钴业进一步解释称,截至期末,公司持有部分卖镍期货合约,该部分持仓合约由于开仓日至期末镍价下跌,故形成持仓浮盈6.20亿元。
然而,市场是动态的,照此逻辑下去,其套保期货端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近年来,舆论场上频现各种新闻反转,而相当一部分反转新闻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因参与舆论生产的各方专业知识背景的欠缺,导致对问题的认知判断出现偏差,而基于偏差认知延展的讨论,最终也谬以千里。期货套期保值领域便是其中之一。
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效果,本应期现结合综合评价,但经过一些似是而非的解读,再经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叠加散播,让期货市场平白遭受了更多的非理性认识和不公正对待,也让上市公司连带受到经营和风控等专业性方面的诸多质疑,危害甚大。
应当正视,套期保值这类专业信息的解码有一定难度,一些上市公司、媒体虽然说了但却不能“说得清”,而一些专业人士解释了却不能被高效传播,也就无法达成让市场清楚的预期效果。有的上市公司在披露套保信息时,因专业术语的使用情境不恰当,人为制造了与公众之间的高墙,致使彼此无法理解。
因此,在如何“说得清”的问题上,无论是上市公司、媒体还是专业人士,显然都需要一定的跨界能力,包括对期货套保专业知识、传播技巧、市场大众心理和新媒体特征的把握。
此外,“说得清”还必须与国情和当前证券、期货市场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期现结合评价套保效果毋庸置疑,但也要看到,套保是为了降低不确定性,期现匹配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现阶段,要求企业将其一一对应并准确披露出来,无论从套期会计应用还是企业专业度上,尚有一定难度。还应看到,运用期货工具是企业管理生产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而以期现完全匹配作为定义套保行为、评价套保效果的唯一标准,无疑割裂了上市公司经营的一体化。
事实上,期货和衍生品法在定义套期保值时,也用了“基本吻合”而不是“完全对应”来描述期货交易活动与公司管理的资产、负债的关系。而上述评价方式或许会让部分上市公司望而生畏,也就背离了期货和衍生品法“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的初衷。
面对市场和舆论的风吹浪打,“说得清”是关键,而这需要企业多一分定力,市场多一点耐力,舆论多一些助力,方能真正形成企业利用期货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