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10-18 09:25:34
相聚在黄河之滨,探讨科普的未来。10月16日,2021中国科普创作大会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在郑州市开幕。本届年会主题为“打造科普精品、赋能创新发展”,旨在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加强科普供给侧改革,从源头抓好高质量科普创作,是助推“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普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河南省科协指导,中科大数据研究院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长期进行经营和精心打造的品牌学术活动之一,也是为广大科普创作者、爱好者搭建的学术交流和创作实践平台,已逐渐成为规模化、多领域、跨地区、高水平的行业盛会。
“中国的科普事业就像在铸造一个新的青藏高原,托起中国创新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表示,未来15年中国要基本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而支撑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庞大科技人才队伍,这就要求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打造科学素质的高原,托起创新的高峰,这个高峰和高原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融入民众之间。
围绕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家这两个主题词,孟庆海就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家如何促进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认为,要深刻认识科学素质新内涵与科普之变,将弘扬科学家精神贯穿科普全链条、全过程,在科普创作、展览、服务、传播、基础设施等各环节突出价值引领功能,与时俱进,推动科普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提升,通过科普供给侧改革实现科普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科普供给服务科普创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用科学精神打造原创科普精品。
每次的大会主旨报告都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的特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潘永信分享的报告题目是《火星宜居性: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火星是跟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但是它现在是一个很干涸的星球。潘永信介绍,对此科学家有两个假设:第一,火星磁场的消失导致了水的逃逸;第二,现在火星太小,这两者都会造成一些蒸发,最后脱离火星逃逸到外太空。还有一个最新的看法,这些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逃掉,是留在地下了。
潘永信说,目前人类在火星探测中看到了火星表面甲烷的季节性变化,对地球来说甲烷90%是产生于微生物,所以下一步要探索生命的话肯定要到火星地下,地下辐射弱、有水,可能会存在生命,通过火星太阳和地球强大的分析仪器,可能会给出答案。
去年是火星探测器发射大年,中国、阿联酋、美国的三个火星探测器今年年初同时抵达火星。潘永信透露,现在天问一号发回的采集数据正在处理,但是科学要严谨,重大科学发现也不是那么容易,中国科学家会根据数据给出自己的科学解释,大概半个月以后天问一号会进入摇杆探测轨道,就会有一份中国自己的火星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陈孝平院士报告主题是《让医学归于大众,用科普护佑民生》。
去年8月,陈孝平院士在武汉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院士命名的健康科普工作室,旨在让医学归于大众,从大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公众热议的健康话题做起,贴近生活、趣味化、科学性和严谨性,依托新媒体进行传播,适应科技新常态。
陈孝平表示,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打破科学事业和公众之间的壁垒,一方面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平台,促进科普活动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真正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另一方面,要探索出科研人员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精准满足公众多样性、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报告的题目是《艺术与科学的交汇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
钱学森一直倡导艺术形象思维对科学逻辑思维的启发与相互结合。管晓宏分享了自己的理解:我们理工科的教育是一个逻辑思维按部就班地教育,但是科技创新很多时候并不是按照逻辑思维来的,有的时候是灵感,是想象力,0到1的突破往往不是按部就班的过程,所以艺术形象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可需想象力的培养,这也是艺术界追求的东西。
地质学家许靖华研究了一些瑞士儿歌、巴赫的钢琴作品和莫札特的钢琴作品,发现了以半音为单位的音乐旋律符号的变化是幂率关系,管晓宏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音乐学院组成了一个课题组,根据作曲理论发现了旋律当中的三个数学特征,而且完全在数学理论上推导出来是符合幂律的。
符合旋律变化、符合幂率的音乐是不是更能使人产生愉悦感?管晓宏表示,这是音乐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可能会对我们音乐创作的方向有影响。
活动期间,王新会与专家交流时表示,科普创作是结合了科学思想和文艺手法的高层次文化实践,是科普资源的源头。科普创作的任务是以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去教化和启迪民众,肩负着激发民族科学梦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科协高度重视科普创作事业发展,下一步将为科普创作者搭建平台,为科普作家创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在作品出版、社会宣传推广、同仁交流互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扩大科普创作队伍,辐射带动更多科普作家,为繁荣和发展河南科普创作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挺报告的题目是《新纲要、新素质、新科普》。
“在编制新《纲要》的时候我们提出了价值要求。”王挺解释,科普的价值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态,它最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创新发展,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创造能力的现代化,现在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有整个科普发展的模式创新。还有一些针对性的举措,比如我们特别强调科普的供给侧改革,要推动信息化和规范化的建设。
“这次科学素质纲要里面对于科学素质的概念是有变化,有调整的,把科学精神的崇尚摆在首位,把知识就是力量转向理性质疑,知识方法与理性并重。”王挺介绍,就是要通过科学素质的提升促进全民创新能力的提升。“要让科学的理念、思想、方法、知识能够被每一个国人所理解、掌握、应用,这是科普的内涵和外延,新时代有不一样的地方。”(记者 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