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1-04-19 11:09:04
近日,某机构发布的“财富自由门槛”吸引了不少眼球。该报告以资产金额设定了不同城市的“财富自由入门标准”,还详细标定了房、车数量,年收入和投资理财多少。在惊叹天文数字的同时,我们还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焦味”。
何谓财富自由?对此,并无权威定义,但大抵是一种“不差钱”的状态。可问题是,这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抽象的感受。生活观念不同的人,对富足的理解自然也是不同的。有人觉得住豪宅、开名车才算痛快,有人身康体健、衣食饱暖就怡然自得。本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被一个机构煞有介事“明码标价”,且简单粗暴地量化为房子、车子、票子等硬性指标,实属哗众取宠。
但话说回来,以金钱多寡来定义自由、衡量成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北京,年入百万只算脱贫”“在上海,月薪一万是讨饭”“30岁年薪20万很失败”……点开社交媒体,这样耸人听闻的说法很多,屡屡引起一些躁动。然而,“阴晴明晦天无准,离合悲欢态不同”,生活的滋味哪是几个数字就能道明乃至框定的?一个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没错,可一旦陷入了这套“数字陷阱”,戴上“焦虑枷锁”,将生活的度量衡简化为账户余额,就基本上告别自由了。百万千万没有尽头,而当你为这些网帖枉自嗟叹时,不妨看看身边那些踏实生活的人,扎根乡村的教师、守护文物的工匠、两脚泥土的干部,他们离所谓的“财富自由”很远,但谁又能否认他们的人生充实、富足、有价值?
“某某皆穷人”的话术层出不穷,本质上还是贩卖焦虑的流量生意。他们一边用具体的年龄和收入来撩拨情绪、渲染焦虑,一边收割流量,甚至出售“升职加薪课”“情感一对一”等产品,形成了一个从制造到消费焦虑的商业闭环。在这条产业链上,焦虑已然“通货膨胀”,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不说,还扰得人心浮动、戾气丛生。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的时代,如果任由这样一股焦虑不安、贪富求贵、投机取巧的风气传播弥漫,无疑是危险的。这个意义上,那些动辄挑事儿的账号该罚就要罚、该关就要关,而网友们自己也要学会增强“免疫力”。
谁的生活不奔忙,压力不可避免,但我们大可不必一叶障目、自怨自艾。光在前方,路在脚下,谁都不可能拿着别人的剧本来过自己的日子,谁也不应该被无聊者的口水淹死。认真生活、踏实奋斗,以汗水换收获,自然就会理解“浅种深耕得自由”的含义,这将是对“你将如何存在”的最好回答。(晁星)
上一篇:百度灯火互助下线、美团互助关停 网络互助究竟怎么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