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1-01-12 14:34:12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有序开展的关键当口,却有不法分子利用群众的需求,借机进行短信诈骗活动。这种行为不仅逾越了法律红线,更挑战道德底线,必须予以严厉打击。(1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的调查显示:新冠疫苗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被公众寄予厚望,是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硬仗的一个关键所在。但令人愤怒的是,一些不法人员却借机仿冒“预约新冠疫苗接种”等名义,发送含有木马病毒、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实施诈骗。对这种新型诈骗方式大家应该提高警惕,相关部门必须也一定会对其露头就打、毫不手软。
对于“预约新冠疫苗接种”的谣言,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第一是时间在媒体上发布了辟谣公告。这是积极的回应。但是,还需要跑赢“疫苗诈骗”,不能输给“疫苗诈骗”。
对于“全民免费注射新冠疫苗”,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期待,因为注射疫苗是抵御病毒侵袭的最有效的屏障。在发布了“全民免费注射”新闻之后,各地百姓都期待能够尽快注射新冠疫苗。正是因为有了对注射疫苗诉求的期待,才给了“疫苗诈骗”生存留下了空间。新出现的“疫苗短信诈骗”极具迷惑性,不仅骗老百姓的钱,更伤老百姓的心,还扰乱了疫苗接种的正常秩序。
这就要求执法部门坚持“露头就打”的严厉态势。对于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短信发布“疫苗诈骗”信息的人,要实现最严厉的打击,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早在去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就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其中明确了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疫情防控的物品的名义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因此,提升打击标准,打疼,打狠,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按照普通的诈骗案件处理,甚至可以是“罪加一等”。
要“露头就打”更要“掐断苗头”。“疫苗诈骗”是新的诈骗方式,说明一些不法人员已经到了厚颜无耻的境地,其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因此不能给“疫苗诈骗”留下露脸机会。其实,这类骗局采取的办法依然是“老掉牙的方式”,那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借助手机短信,借助朋友圈发布虚假信息。治理这种诈骗并不复杂,一个方面是需要约束各家平台,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的平台谁约束,谁的平台出了事情,谁就要担起责任。不能让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微信朋友圈成为不法人员的帮凶。
当然作为老百姓还需要多关注正规媒体的此类消息,不要被“谣言”收割了“智商税”。总之,“疫苗诈骗”不同于普通的诈骗,必须在打击上实现重拳出击,多严厉的处罚都不为过。
上一篇:年夜饭的形式也需随“疫”而变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