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癌症发病率上升 早癌筛查刻不容缓

评论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20-11-10 10:09:25

癌症对于人民健康的威胁仍不容忽视。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近十年来我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专家表示,早癌筛查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国内早癌筛查市场潜力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早癌筛查推广仍面临三大痛点,需各方共同努力,倡导健康生活,普及预防筛查、早诊早治等知识,加大早癌筛查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多管齐下,推动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规范化诊疗,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

癌症发病率上升早癌筛查刻不容缓

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10月16日,在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透露,根据近十年来我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趋势。

根据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21世纪,癌症预计将成为世界各国首要的死亡原因,以及延长预期寿命最重要的障碍。

“其实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杜鹏表示,约1/3的癌症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得到预防,而很多癌症如果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北京抗癌协会秘书长秦茵表示,早癌筛查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由于大多数癌症早期没有症状、隐匿性强的特点,常常会被漏诊,只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才能够将其准确识别出来,并进行早期治疗,让高危人群尽早摆脱癌症的阴影。

三大痛点成早癌筛查推广掣肘

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看到了早癌筛查领域的巨大市场。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有分析称,我国肿瘤诊疗市场空间约有四万亿人民币,而早癌筛查市场则占据20%~30%的市场份额,市场前景广阔。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关键词含“肿瘤检测”的企业数量有1225家。不少企业和机构早已在早癌筛查市场布局,例如华大基因,从2008年就开始着手研究宫颈癌的基因筛查研究,2018年正式设立了癌症早筛研究的专项。

华大基因子公司华大数极COO赵瑾表示,癌症这一严重影响大众健康的疾病,它的早期防控效果还不够理想,华大基因一直在关注基因技术进行早癌筛查的可能性,并正在做该领域的技术探索和前瞻布局。

赵瑾表示,随着健康中国癌症专项行动的实施,民众对健康认知的不断提升,新的早筛技术的不断问世,癌症早筛市场具有巨大潜力,按照中国人口测算,未来可能达到千亿级市场。“癌症防治,我们认为最终防大于治,因此非常看好早筛这块的中长期前景。虽然目前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三五年,整个产业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国内仍然没有真正地形成一个很好的行业发展和投资环境。”佰泽医疗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徐旭说道。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在早癌筛查领域仍存在三大痛点,成为行业掣肘。

首先,在早癌筛查方面,国内大多数民众意识淡薄,早癌筛查普及率较低。

近日发布的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结果显示,患者对此类疾病的各方面认知水平都较低。数据显示,得病前,64%的患者不了解结直肠癌高危因素、85%对早期筛查缺乏认知,这也导致大部分患者首次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

赵瑾认为,技术上,国内外早癌筛查差距不大,但与欧美日相比,我国民众的筛查意识是比较薄弱的,早筛领域整体投入不够,积累的医学证据也相对缺乏,欧美日一些国家在这方面有些经验可供借鉴。美国的肠癌早筛基因检测已经进入了医保,而我们国家在癌症筛查方面大部分筛查项目没有纳入医保和公共卫生项目,在民众筛查意识薄弱的情况下,要实现大范围推广还是比较困难。

“我国不少中老年人,存在讳疾忌医的想法,不愿意去面对这件事,也不愿意去做(早癌筛查)。再加上全套标准化筛查的费用较为昂贵且不纳入医保,民众大多望而却步,经济负担沉重。”徐旭说道。

其次,早癌筛查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鱼龙混杂。

“现在的情况是,‘公立医院有能力没空间,私立机构有条件没能力。’一方面,公立的无论是三级综合或者肿瘤专科医院,有技术能力而没服务空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公立基层医院或是私立医院和体检机构,有空间和动力,但又缺乏技术能力和专业人员。”徐旭说道。

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市场化机构大肆宣扬所谓国际先进的“唾液”基因检测、“一滴血”、“PET-CT”等早癌筛查手段。有的甚至打价格差,号称低价全套标准筛查,引诱消费者。一时间,市场上呈现鱼龙混杂景象。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些过度夸大的市场化检测筛查不宜推广,一方面是缺少可靠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会给消费者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和医疗负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杨勇说道。

杜鹏也表示,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早癌筛查。

第三,当前我国仍未出台完整的肿瘤早期筛查标准指南。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做早癌筛查?早癌筛查应该筛查哪些项目?什么样的机构拥有早癌筛查的资质?这些问题并没有答案。

“针对一些比较成熟筛查诊疗技术的肿瘤,应该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早癌筛查体系。”杜鹏表示。虽然国家十分重视癌症的防治领域,但官方尚未出台一个统一的肿瘤筛查指南。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肿瘤有不同的发病率,需要国家制定一个癌症筛查的标准规范,形成框架模板在全国推行,各省市再据此做适当的优化和结构性调整。

徐旭也表示,之前颁布的一些指南都是地域性、协会性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广泛的规范化诊疗的专家共识。

需多方努力携手推进

业内人士与行业专家表示,推进早癌筛查普及,仅靠个人或某个机构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共同携手,倡导健康生活,普及预防筛查、早诊早治等知识,加大早癌筛查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多管齐下,推动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规范化诊疗,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

赵瑾表示,作为早癌筛查企业的一员,希望国家能够快速健全癌症筛查体系,制定相关的指南和标准,让新型的筛查技术和方案尽快能够应用于民生健康;有条件地区可将早筛项目纳入医保和政府公卫项目,将会有利于扩大筛查范围发现更多的早期患者;另外加强癌症早筛的知识科普和健康教育,提升全民正确防癌的认知。“我们期待在健康中国国策的引导之下,可以实现早癌筛查人人可及,让越来越多的家庭远离癌症。”

今年8月,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成立,同时,早癌筛查平台“ECS计划”也同时推出。“最专业的医生,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痛苦,发现最小最早的病变。”杜鹏表示,这五个“最”,就是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近百位专家的共同理念。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介绍说,早癌筛查中心将依托“ECS计划”这一早癌筛查平台努力推广早癌筛查,参与筛查的来自北京肿瘤医院、北大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友谊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京城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或研究员们,将定期在平台上以直播、短视频或图文等多种形式,为大家介绍通俗易懂的防癌和抗癌知识。在直播过程中,网友还可以向专家提问、互动。

杜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目前正在做两方面工作,一是配合国家公益性的宣教,出台标准化的早癌筛查指南,提高老百姓的防癌查癌的意识,让国家整体的肿瘤防治水平上一个台阶;二是与市场上早癌筛查中心机构合作,用指南协助他们提高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共享筛查数据,寻找规律性因素,共同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北京市癌症早期筛查的指南预计2020年11月正式向社会公布。他希望该指南的建立与推广能够推动早癌筛查的诊疗规范化、标准化,起到行业标杆的引领作用。

“指南的良性运作方式,一定是公立的肿瘤医院、比较规范的社会民营医疗机构、肿瘤协会三方共同推动。”徐旭表示,此外,科学防癌健康观的建立,也离不开政府、公益团体、媒体等机构的共同参与。“由政府牵头,在行业监管的基础上去做一个更有公信力的互联网+平台,发挥新媒体优势,才能更好地展开健康宣教的普及。”徐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