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北京冬奥会尽可能利用了2008年奥运遗产

滚动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1-11 10:40:30

2020年底,北京冬奥会的所有竞赛场馆主体工程完工交付,这是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阶段性胜利。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桂琳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专访。桂琳表示,北京冬奥会尽可能利用了2008年的奥运遗产,每一个场馆的建设,不仅考虑北京2022年会怎么样,同时也会考虑这个比赛项目能借助场馆建设,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思考和诚意让世界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举办冬奥会,胸怀和格局是放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上的。

1 所有北京冬奥场馆都值得我们期待

新京报:目前,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竞赛场馆主体工程都已经实现了交付。对筹办过程中的场馆规划建设工作如何评价?目前的场馆是否符合办赛要求?

桂琳:我对所有场馆非常满意,它们都很值得我们期待。目前所有竞赛场馆永久性设施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达到举办各种测试活动的要求。非竞赛场馆有的也已经完工,比如注册和制服发放中心、技术运行中心和主运行中心。未完工的非竞赛场馆会在今年6月到9月陆续交付。这些场馆包括三个赛区的奥运村、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奥林匹克接待中心、赞助商的展示中心等。

新京报:在新建场馆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亮点是什么?

桂琳:本次冬奥会场馆建设亮点非常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国家速滑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速滑馆,冰面是真正的全冰面,1.2万平方米的冰面没有任何缝隙,实现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

同时,它采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二氧化碳既是制冷剂,又是载冷剂,能够保证场馆高效运行。这个系统近几年在全世界刚刚开始有所完善,国家速滑馆是这类大型场馆中“第一个吃螃蟹的”。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有很多好处,它非常环保,二氧化碳就像我们呼出的气一样,没有任何污染。更重要的是它非常节能。赛后运营每年可以节省70%的电能。就速滑馆本身来说,一年可以节省200万元电费。

同时,对于一个速滑馆来讲,重要的是有没有一块好的冰面,能不能让运动员在这里容易出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非常强,可以造就高质量的冰面。我们需要它硬一点、厚一点,还是薄一点、软一点,它都可以快速做到,让运动员在冰面滑行时非常顺滑,能滑出高速度。

我们在申办冬奥会的时候,国家速滑馆向全世界承诺“四季运行”。在室外温度20℃以上时,我们采用的跨临界制冷系统依然可以高效工作。国家速滑馆采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会引领世界其他的冰上场馆、商业设施使用这些环保制冷剂,摒弃不环保的制冷剂。这是冬奥会场馆对全世界环保的贡献。

新京报:首钢滑雪大跳台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场馆,它的设计建设有哪些“突破”?

桂琳:冬奥组委办公区入驻以及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建设,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这已经成为北京市,甚至中国城市更新的范例。

大跳台本身的亮点也很多。它的朝向是东西向略朝东南,这个朝向是非常好的。这个项目的比赛时间安排在上午,运动员在空中飞行时会有一定的“眩光”风险。目前的这个角度,运动员一年中任何时候在这里训练、起跳,都不会产生“眩光”。

在首钢滑雪大跳台之前,所有冬奥会大跳台都是临时建筑。这个运动是不断地进化的,雪的剖面也会有所改变。国际雪联非常认可我们做一个永久性的大跳台。我们跟国际雪联沟通,如果是永久性建筑,那剖面不能一直改变。国际雪联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分析了这项运动发展的历史,并结合人类挑战自己极限的能力,设定了标准剖面,把这个项目的剖面形式进行了固定。剖面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中都可以稳定下来。

2 场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赛后利用

新京报:除了新建场馆,改建的场馆是否都符合办赛的要求?如何利用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遗产?

桂琳:北京冬奥会尽可能利用了2008年的奥运遗产,有的是场馆遗产,有的是土地遗产。我们使用了好几个大型场馆。比如鸟巢,2008年是开闭幕式的场馆,也是田径的场馆。北京冬奥会依然以此作为开闭幕式的场馆,目前它正在改扩建当中。

还有“水立方”,举行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国家体育馆将举行冰球项目的比赛;五棵松体育中心也是举行冰球项目的比赛;首体将举行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

每个场馆背后都有值得述说的故事。我举个例子,国家游泳中心在2008年创造了很多奇迹,这个场馆的特点跟游泳项目非常契合。突然变成冰壶馆,有很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

在冬奥会的百年历史上,冰壶项目从来没有在临时的冰面上进行比赛。最开始的方案是在游泳池内搭设钢架,形成新的支撑体系,再通过浇筑混凝土加制冷管道,形成“永久”的冰面系统。显然,这样做是非常糟糕的,这种永久冰面只是一次性的,用完后就要砸掉,成为建筑垃圾。

北京冬奥组委会同业主和国际壶联交流,尝试改变冬奥会这项运动的建筑历史,采用可转化的钢架支撑系统来进行临时冰面的建设,在水池里建设非常密集的钢架。在钢架上铺设预制的混凝土板,用的时候摆上来,不用的时候撤走。

再比如国家速滑馆,做设计的时候就兼顾了赛后多功能使用的要求。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有多个独立的控制系统能让它独立地制冰,需要哪块制冰就制哪块,为赛后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建设每一个场馆时,不仅考虑北京2022年会怎么样,也会考虑这个比赛项目能借助场馆建设,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这些思考和诚意带给了国际单项组织很多的信心。让他们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举办冬奥会,不是只考虑自己,胸怀和格局是放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上的。

3 制定预案想到最“万一”的风险

新京报:竞赛场馆完工后还有哪些重要的工作要做?

桂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结合各种测试活动检查出来的问题,对已经交付的永久性的部分进一步完善升级。

第二项主要工作是,近期将逐步进行临时设施的建设。这些临时设施的好处就是用完可以拆除,这也是节俭办奥、绿色办奥的要求。这将是下半年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临时设施建设完后,场馆才能达到冬奥会比赛的全部要求。

新京报:冬奥会场馆团队已经全部转向一线,这也意味着冬奥筹办转向赛时。场馆团队在一线有哪些工作要做?

桂琳:竞赛场馆全部交付后要举办各种测试活动。说实话,我们特别期待能检测出场馆的一些不足。现在发现问题还来得及改正,冬奥会比赛的时候才不会出现问题。

怎么发现问题?这就需要一线的同志通过各种各样的会商、演练去磨合。为此,设施设备团队针对每个项目都有运行计划,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正常运行。几点开门,哪些区域达到什么温度,多少人在哪些房间里盯着哪些设备。

二是维修计划。运行中避免不了设施故障,我们会设立维修热线,冰上场馆要求15分钟之内到达故障地点,1小时内修好;雪上场馆要求半小时内到达故障地点,2小时内修好;重大疑难问题解决不了,要快速上报主运行中心,并要有新的力量能够快速集结并进入场馆解决问题。

第三个方面,对于设施设备来讲,还有一个风险预案。要想万无一失,就要把最“万一”的风险想到。万一遇到大雪,将我们的临时设施压弯了,如何快速清雪;如果出现了水管爆裂,如何解决问题保证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

这是设施设备团队的的运行思路,其他团队也有常规的、应急的运行预案。所有的预案都是缜密、丰富的,结合在一起就是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举办冬奥会,不是只考虑自己,胸怀和格局是放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上的。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桂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