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价格歧视、好评刷单轮番上演 平台利用算法玩套路

滚动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1-01-08 09:51:43

互联网平台得意的算法大数据反而成为了羁绊。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的“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上,中消协表示包括平台采用算法限制交易在内的诸多问题,已经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目前,网络领域涉及消费者权益的算法应用问题主要出现在推荐、价格、评价、排名算法等方面。

平台算法成了“两面派”

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网络游戏等生活消费领域都出现了大型平台企业。这些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与此同时,众多平台也存在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比如,网络游戏抽奖概率不明、大数据杀熟、网络消费促销规则繁复、网络搜索竞价排名推荐、网络直播推送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刷好评隐差评使评价结果呈现失真、平台采用算法限制交易等。

中消协在座谈会上表示,上述问题的背后,核心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应用。根据消费者投诉、有关调查和相关报道,网络领域涉及消费者权益的算法应用问题主要出现在推荐、价格、评价、排名算法等。

具体来讲,在价格算法上,有些经营者利用算法进行价格歧视。对新老用户制定不同价格,会员用户反而比普通用户价格更贵;对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价格。多次浏览页面的用户可能面临价格上涨。利用繁复促销规则和算法,实行价格混淆设置,吸引计算真实价格困难的消费者。这类算法造成选择性目标伤害。

此前,就曾有外卖平台被爆出会员的配送费高出非会员的事件,一度被行业视为大数据杀熟的典型案例,该案例就是价格差异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当时媒体公开报告称,一部开通该平台外卖会员的手机,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基本都要超出非会员配送费1-5元不等。该外卖平台对此回应称,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用户实际下单的配送费,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

刷单造好评

评价算法也是各大平台算法应用方法之一,是指部分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为了获得好评,运用刷单等方式,编造虚假高分评价,或者隐匿中评、差评,使真实评价无法显现。虚假评价、评价失实呈现,不仅破坏经营者之间的公平竞争,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误导。

排名算法指平台经营者制定各类排名榜,声称基于消费者好评率、销量等,对各行业或商品服务类别进行排序,引导消费者选择,但具体如何计算得出的难以知晓。还有的混淆竞价排名与自然排名,左右消费者决策。

消费者小张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她在某平台搜索一款名为“半高领针织打底衫毛衣”时,搜索结果位居首位的一款毛衣有98条好评,但无任何差评,且好评中的部分配图她在其他店铺也见过。“清一色都是好评就感觉是刷单,而且好多卖同款的店铺里好评配图都是一致的,这就让我很担心实物质量。”小张称。

北京商报记者在多个平台看到,“0差评、0中评”的店铺不在少数,而且好评的内容都十分相似。

对此,电商行业专家、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表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应提高防范意识,“消费者对网购进行评价时,很少会有人长篇大论、图文并貌的进行好评夸赞,所以遇到一些展现在前面的长篇好评不能全然相信。要多方比较价格,更要多方比较评价,不要被处于显眼位置的评价所蒙蔽”。

大数据应趋利避害

“大数据时代,算法的应用毋庸置疑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比如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能够根据过去的消费习惯更快捷地找到心仪的产品;按好评排名的模式也能够滤掉不少服务差、商品质量差的商家。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来说,大数据的算法是有利于行业的成交额的,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鲁振旺表示。

鲁振旺认为:“但电商商家和平台利用大数据来‘坑’用户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一些商家其实本身有很多差评、甚至卖假货的行为,但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其隐藏,消费者看到的都是好的评价。算法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平台存在的漏洞。”

鲁振旺进一步指出,网络大数据时代,各平台更需要抵制诱惑,对算法的内在规则进行改善,不能利用大数据来侵犯消费者的相关权益,这类行为最终是无法长久存在、不可持续的。平台应该更好的利用算法推动行业发展,而不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来伤害用户,算法的应用最终还是应该趋利避害。

此外,对于算法应用,中消协表示,希望各行业组织加强引领和督导,促使网络经营者合理合规地应用算法,净化行业风气,促进良性发展,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消协进一步指出,建议有关司法机关加强对算法应用案件的分析研究,推动出台有关司法解释,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审判和监督作用,强化经营者举证责任,加强对算法应用问题的实质审查,通过司法判例弘扬公平正义,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中消协也建议消费者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依法维权意识。对于非法或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勇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