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上海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旧改体制机制 推进旧改需审时度势、谋划长远

房产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1-04-19 14:32:42

旧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如何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旧改体制机制,涌现出一批典型、模式、路径。改变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呵护的是城市文化。

上海,涵养着丰富多样的城市肌理和历史风貌文化资源,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一份“家当”。眼下,这份亟待保留保护的“家当”,又与推进旧改、改善民生高度叠合。

城市发展以人民至上,推进旧改需审时度势、谋划长远。梳理时间轴,上海启动大规模旧改已有30年,特别是自2017年起,旧区改造的方式由“拆改留并举,以拆除为主”调整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明确了“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的总体要求,使旧区改造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上海的旧改思路与模式在碰撞中不断演进成熟,更多希望的是留住历史韵味,既要保护好空间格局和建筑特色,也注重人文关怀,让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实现“双赢”。

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按照旧区改造民心工程实施方案和三年提速计划,今年上海计划完成改造7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4万户,既解决百姓的“急难愁”,也通过空间再塑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阳光”照进百年石库门

建于1921年的华忻坊石库门,位于杨树浦路1991-2011弄,有广式里弄200多个单元,建成初期是沪上较为时尚的居民区。

走进华忻坊,一排以雕花刻字石头做门楣、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的典型石库门里弄住宅映入眼帘,与外观形成反差的是,这些房屋内部阴暗逼仄的生活环境。随着杨浦区旧改工作的推进,包括华忻坊在内的大桥街道89街坊实现了改造更新,百姓的“安居梦”成为现实。

居民们对这片土地爱之深,从祖辈、父辈到下一代,老房子见证了家庭的变迁,也目睹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

文保专家对这里有更深远的考量。原来,华忻坊石库门不但建筑风貌独特,而且193、201号在解放前是培正小学所在地,任教老师为中共地下党员,弄堂里的居民们在特殊时期保护了革命火种,很多人对石库门怀有深深的感情。可喜的是,在居民搬离后,华忻坊将作为“里弄住宅风貌街坊”被保留下来。

过去5年间,像华忻坊这样的里弄类历史建筑,在杨浦滨江地区保留了超过30万平方米,这些建筑将融入地区未来的整体开发中,通过活化利用和环境提升,在释放城市新一轮发展空间的同时,保留城市记忆,守护历史文脉。

放眼上海,随处可见的街坊里弄是城市肌理的底纹,如何“留改拆”并举,的确是一道全新的考题。目前,针对这些拥有一定历史保护价值的地块,上海重塑旧改流程,将土地征收与规划环节从串联改为并联,在地块启动征收之时,同步启动规划。这些地块由专家团队进行风貌评估,确定保护性开发框架,在空间功能、空间布局、开发容量等方面提出要求。例如,一些地块在出让公告中明确表示,“申请人须提交由当地人民政府或其指定职能部门出具的历史风貌保护旧改项目认定文件”。

立足于在旧改中保护风貌、传承海派文化,各区也纷纷亮出行动力。静安区聚焦张园、安康苑、东斯文里、安远路899弄、彭浦机器厂等旧改征收地块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做好文物单位与历史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整体有机融合;黄浦区以“大刀阔斧征收、用心用力保护、精雕细琢规划”入手,尊重和善待老建筑。据悉,115街坊内有两幢文保建筑,分别是中共上海区委早期党校旧址和诞生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又新印刷所旧址,都是上海“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在地块改造过程中,相关方面千方百计对其展开保护,目前两幢建筑已通过平移就位新址,将尽快完成内部打磨开始布展,讲述曾在此发生的那些红色故事。

把握“风貌保护、民生改善、开发利用”

在“老、小、旧、远”四个问题中,“旧”是老大难。相关部门主动领题、专注破题、敢于解题,上海旧改的好消息接二连三,让老房里的居民喜不自胜。

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上海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75.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3.6万户,分别占原定目标任务的137%、129%。多个较大旧改项目陆续启动改造,如虹口区山寿里、东余杭路项目,杨浦区89街坊和129、130街坊,黄浦区新昌路1号、7号地块、中海70街坊等。值得一提的是,个别中心城区的旧改计划征收面积、居民户数、单地块体量以及居民签约生效比例等,均创近10年之最。

能交出这张亮眼的“成绩单”,与上海近年来不断探索旧改模式、完善配套政策等密切相关。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意愿征询、征收安置方案形成,到征收过程监督、居民签约安置等,房屋征收各个环节都融合了群众的意愿和智慧,保障了群众在房屋征收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细化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旧改 “1+15” 政策体系,从规划、土地、资金、房源、房屋征收等方面有力支持和助推旧区改造工作;成立市城市更新中心,具体推进旧区改造、旧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赋能做强,推动能级跃升。

为了强化风貌保护和肌理保留,上海多策并举。去年底印发的《上海市旧区改造范围内历史建筑分类保留保护技术导则(试行)》,为旧改推进中正确把握“风貌保护、民生改善、开发利用”三者管理提供科学标准和决策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旧改范围内历史建筑分类保留保护相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在拆房、施工审批、过程监管及竣工验收等管理环节的相关流程,要强化分类保留技术管控,确保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保护落实到位。